商場上圍魏救趙、聲東擊西、偷梁換柱,三十六計全數在此,無所不用其極。但是,真正做好談判,還是要有平常心,懷慈善念。
剛要出門,部門的小姑娘又笑了。大概是看我衣冠楚楚,一副做正事的樣子。我穿得正正經經沒好事,不是有麻煩要處理,就是要談什么項目。只聽她笑道:您老這又是去忽悠誰?
忽悠,那么容易?既然是去談判,就是雙方互有需求,否則哪是談判。如果權益不平等,那么一方就是乞求、另一方則是施與,這屬于社會公益事業范疇,我又不是慈善機構,這般好事還輪不著我。這些年不論是新建工廠還是處理危機,或是收購品牌,我總是第一個出現。老將出馬,一個頂倆。商場上唇槍舌劍、聲東擊西、捭闔縱橫,三十六計全數在此,無所不用其極。但是,真正做好談判,還是要有平常心,懷慈善念。
說起來,談判小人生,人生大談判。
從我們稍懂事開始,就開始談判了,當然,一開始主要是與家人談判,去動物園玩、買個玩具、甚至吃什么飯,能不能不吃這個菠菜等,都要談判。由于談判技巧不足、溝通能力不夠,一開始總是效果不好,談判破裂還有可能遭受皮肉之苦。
我記得自己最早的一個完整談判過程是在剛上小學,那時候迷上打乒乓,想找父母要錢買一塊膠皮球拍去討好一個我最崇拜的乒乓高手。一開始時是欺騙,用了什么理由忘了,當然被他們無情地揭穿了。然后就是制造麻煩,不讓他們上班,躺在床上哭,也沒有效果。后來采取威脅,不吃飯餓死自己,看你們怎么辦!又被置之不理。正在饑腸轆轆不知所措之際,老爹過來認真地告訴我,提要求可以,但理由要正當、手段要合理。我只好講出真實理由,動之以情(痛陳自己對高手的景仰之情)曉之以理(闡述對自己乒乓技藝提高的好處),還真把錢要到了。
長大了發現,談判無所不在,找工作、跳槽、與同事分工、向下級布置任務,甚至是與裝修工小保姆,都要談判。更不要說那些正式場合了。也不知什么時候,這居然成了我的專業和特長了。
經常有人問我,為什么談判到你手里就變得那么容易?你有什么訣竅?其實只要是談判,涉及雙方利益,就絕不會輕松。之所以能談判成功,仔細想想秘訣無非是兩個字:“雙贏”。要想成功,就要雙方都受益。如果你一開始就想占盡便宜,肯定是不歡而散。這年頭,誰比誰傻啊?
當然,談判總要對自己有好處,要不然,為什么要談呢?先得把自己的底線想清楚了,你從這個談判中要達到什么目的,對方到底有什么東東吸引你,你又有什么玩意兒可以吸引對方。自己的事情想清楚不難,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難的,就是幫別人想:人家從你這能得到什么好處?自己對別人有什么貢獻?對方還能在市場上找到哪些替代方案?這些替代方案的優缺點,如果對方不與你合作,可能帶來什么損失、喪失什么機會。把自己放在對方的位置上想,絞盡腦汁地想,如果你能替別人想清楚了,你就能談判了。連你自己都不知道,那談什么談?最好馬上找老板拒絕,或者立即修改談判條件。這世界,哪有那么多雷鋒讓你遇上呢?
不要以為對方既然肯談,就一定知道他自己要什么。其實,對方的談判者,往往水平沒你高、經驗沒你足,準備也不夠,對他要什么可能還不如你知道的多呢。而且,你自己的優勢你最了解。那么,就把你自己看成對方的咨詢顧問,苦口婆心諄諄教導,慈眉善目披上羊皮,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談判場上最講氣氛,對方總是以為你跑來是想在這兒撈一把,緊張兮兮的。話題轉到他自己的利益,事事替他著想,雙方就有了共同點了。當然,你也得明確告訴對方你從中得到什么,無利不起早嘛,你說你是白求恩再世,他信嗎?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