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學院管理學教授羅伯特·卡普蘭(Robert S. Kaplan)在其新著WHAT TO ASK THE PERSON IN THE MIRROR中,提到了自己親身經歷的一個案例:
一家中型制造企業的CEO感覺自己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這讓他在面對主要的競爭對手時越來越力不從心。于是他來到哈佛大學參加了一項為期一周的管理者培訓項目。一天下午,他來到卡普蘭教授的辦公室,希望教授能幫他分析究竟哪里出了問題。
坐下后,他就公司的競爭定位作了一番闡述,然后自言自語地說出了企業出現衰退的幾種可能解釋。在仔細審視各種假設的過程中,他道出了真正的恐懼所在:擔心自己不能真正勝任其領導崗位。
“你認為領導者是天生的還是后天造就的?”他問卡普蘭教授,“如果是后天造就的,你認為我能學著成為一個領導者嗎?”
卡普蘭教授讓他描述一下自己的時間支配情況,這位CEO開始滔滔不絕。他說自己上任之初就承擔著二十幾項人事評審工作,至今仍兼任著公司銷售經理一職,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喜歡四處旅行,開發新目標客戶。同時他還承擔著管理助理和所有行政管理人員的職責,目前管理的人員數量已高達300多人。他在干這些工作時感到得心應手,但也強烈感到需要投入足夠的時間到公司戰略和競爭分析上。兩家主要的競爭對手進行了合并,他的下屬一直在敦促他重點關注這一方面,但他總是抽不出時間。
卡普蘭教授建議他做這樣一項練習:將自己的時間支配方式羅列出來,然后將每周的工作時間按小時分配到所羅列的各個支配方式中。同時將每一個工作小時數分填到如下三列中:第1列是只有他才能干的重要工作任務,這些工作對于順利完成公司最關鍵的優先事項是必需的;第2列也是重要的工作任務,但至少部分可以由其他人來完成;第3列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工作任務,應當由其他人來完成。
圖表制作出來了,這位CEO填寫的“安排行政人員”放在第3列,每周占用了7個小時。“處理小客戶的銷售電話”每周占用10個小時,也被放在第3列。“負責二十幾項業績評審”占用了整個秋季中的45個小時,其中一半被歸入第1列或第2列,剩下的另一半被歸入了第3列。
在親眼目睹了這一白紙黑字的分析過程之后,這位CEO立即決定將第3列中的工作任務委托給他人,并仔細核查第2列中的哪些工作任務必須由他本人身體力行。
半年后,他打電話給卡普蘭教授,說自己在分配時間上已非常有效。他將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企業的競爭定位評估當中,并因此得出了企業應當與一家主要競爭對手合并的結論。這是非常艱難的決定,但他認為對于企業的未來發展和福祉至關重要,同時他也認為,如果沒有他對競爭定位的高度關注,就不可能做出這一重要決定。
為何迫切事項總被忽略
卡普蘭教授認為,很多時候,讓領導者們苦苦掙扎的就是時間分配和企業最迫切的事項脫節。為什么領導者很難及時意識到呢?原因有很多。
首先,身處日常事務和緊急情況交織的混亂工作環境中,領導者往往很難跟蹤自己的實際時間使用情況。其次,許多領導者都沒有明確自己的前三到五項優先事項,他們可能意識到了未能做到有效使用時間,但往往并不知道該如何去更明智地使用時間。此外,出于各方面的原因,許多管理者在他人請求占用自己時間時,常常很難拒絕。于是,在如何支配自己的時間問題上,他們總是被他人及事件或推或拉地陷入了沒有多少選擇的境地。
一個令人震驚的發現
管理者如何發現時間分配上的問題?卡普蘭教授介紹了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時間管理方法,他自己也曾經采用過,并向眾多的專業人員推薦過。具體做法是:選定兩周的時間,用一份表格來對你每一個小時的工作情況進行記錄,接下來將它分解并歸入到各個日常工作行為類別當中,例如:
戰略規劃
客戶聯系(包括書面的、面對面的以及電話聯系)
其他的銷售和市場營銷活動
與投資者和董事會成員之間的互動
與媒體之間的互動
對直接下屬的監管(包括訓練、指導和考評)
走動式管理(辦公室或生產車間)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