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大佬
離開阿里巴巴后,衛哲瘦了下來。接近他的人告訴本刊記者,他大概瘦了10多斤。而衛哲聽到這個說法后表示,之前在杭州吃了5年食堂,每天工作15、16個小時,“蹲膘”,回到上海生活規律多了。
嘉御基金合伙人有五位,衛哲和朱大銘為創始合伙人,還有三人來自實業界,包括財務、人力資源和互聯網各一名。
團隊真正從頭至尾搞投資的只有朱大銘一人,朱大銘原是德同資本的“七君子”之一,2006年成立的德同資本是國內PE領域的新勢力,包括掌上明珠、51汽車網、普能世紀、中航惠騰等項目均出自德同資本之手,橫跨互聯網、汽車、新能源等多個領域。
基于這樣一個團隊,于是誕生了嘉御基金特殊的運營方式,即通過團隊輸出管理經驗,“我們當時定位是運營驅動,不是什么上市驅動,上市前做一把,或者高速成長驅動。中國有數以千計的基金,不缺一家找機會能賺錢的基金。”衛哲表示。
除了幕前的操盤者,嘉御基金幕后還有一幫出錢的、以馬云為首的“大佬”夢之隊,包括大陸知名企業家,香港幾大家族均是出資人。
“我們不叫傍大款,而叫傍大佬,大款就是有錢,大佬除了錢以外,他自己還是這個行業的領軍人物,除了能給我們資本的投入外,他自己行業的經驗也能夠運用到我們的投資項目中。”衛哲說。
在尚未正式成立之時,嘉御基金就開始與一些投資項目進行接觸。這其中就包括今年4月入主“上海卡帝樂鱷魚服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卡帝樂鱷魚)。
卡帝樂鱷魚CEO易倩如清楚地記得,今年4月的一天,衛哲來到了卡帝樂鱷魚位于上海天山路的總部大廈。早在2010年9月,卡帝樂鱷魚就對外放風,要為將來上市實施重組,需引入戰略投資者,從那時起,易倩如接待了20家PE,平均每十天一家。這些PE大都有個特點,上來就談上市時間表,什么時候上市永遠是最被關注的話題。
當易倩如第一次看到衛哲時,沒有想到衛哲一開始就問“為什么要上市?”半年來,還沒有PE這么問過,“其它的基金都是財務投資者,但是衛哲有個特點,他想幫助企業做好,雖然他也是財務投資者,但他同時具備把企業做好的愿望和理想。”
于是,這個“非一般的財務投資者”開始從咨詢的角度給出建議:不要糾結于直營還是特許,把有限的資源全部集中向特許;不要固守一線城市,而要盡快抓住二三線的機會;必須構建電子商務平臺(為此,衛哲還為卡帝樂鱷魚物色了一位電商高管);自1993年進入國內后,公司冗員嚴重,要大膽裁汰,用一個人干兩個人的活,領1.5個人的工資……
同時,衛哲還有一個要求—最低的持股成本,給出咨詢也需要有回報。這一點,易倩如認了。
6月起,卡帝樂鱷魚即由原先的新加坡一家資本獨資,改為新加坡方面、嘉御基金和管理團隊各占三分之一左右。
在PK掉20家競爭對手后,衛哲初戰告捷。
“編外阿里人”
雖已離開阿里巴巴大半年,但阿里巴巴對于衛哲的影響仍然根深蒂固。在近一個小時的采訪中,衛哲提到了22次阿里巴巴。
“金融行業的經歷為我提供了很好的戰略投資方面的能力鍛煉,零售行業的經歷又鍛煉了我很強的執行能力。戰略如同骨架子,執行力就相當于肌肉,沒有骨架子是一堆爛肉,光有戰略不懂得執行也是一個瘦骨嶙峋的人。不過最關鍵的一個人還需要靈魂,而阿里巴巴的夢想就給我帶來了靈魂。”衛哲表示。
嘉御基金的投資方向,衛哲強調三個關鍵詞“零售”、“電子商務”、“互聯網”,事實上,這三個關鍵詞也是彼此交融的。無論是嘉御基金的第一個投資項目—卡帝樂鱷魚也好,還是第二個投資項目視頻網站PPS也好,衛哲都始終想把這兩個項目嫁接到電子商務上。
在衛哲的微博中,僅有的三個“關注”分別給了阿里巴巴、卡帝樂鱷魚和PPS,后兩者是他的投資項目,而前者則是他“戰斗過、倒下過”的地方。不過,阿里巴巴的地位顯然不一般,與其它衛哲戰斗過的地方不同,他既未關注百安居,也沒關注東方證券;既沒關注普華永道,也沒關注申銀萬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