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逛遍所有分論壇“求經”的開發者告訴記者,這些大佬之前只是同行,現在更重的身份是“組織者”,“兩年前大家還在擔憂大佬既做運動員又做裁判,現在考慮的是必須接入和接入哪個平臺的問題。動作慢,不是被大佬逼死,而是被海量的草根同行淹死,在未賺錢前就淹死。擔憂大佬?那是準大佬才想的事情”。
易觀國際首席分析師李智認為,大公司搶著搭建平臺,旨在盡可能拉攏層出不窮的創業者,等到平臺上的應用達到一定數量級,用戶付費分成、應用競價、廣告都是可以考慮的商業模式,到那個時候,發起平臺的大公司能夠憑此賺錢,但不是平臺里的每一個開發者都能賺到錢。
但華興資本CEO包凡還是有所擔憂:“現在感覺移動互聯網有一點點泡沫,正處于剛剛進入時期,明年會進入沉寂期,有一批公司將被淘汰,到2014年-2015年,才會出現移動互聯網明星公司。”包凡的觀點代表了一類謹慎者的預判。
開發者心急出路
移動互聯網大佬在布局,并謀劃商業模式上的收獲。而大佬之一、小米科技CEO雷軍卻認為,不要玩布局,要單點突破,快速迭代。這話像跟草根說的。
“首先得讓用戶知道和使用自己的產品吧。”楊樺也遇到不少前來洽談合作事宜的人士,“洽談刷APP下載量的很多,但對我們沒用,社交性產品不是單機游戲,用戶下載后互動性不強的話會很快刪掉”。他認為最重要的渠道還是口碑和好友傳播,然后輔之必要的推廣方式。
“推廣是個需要資源的工作。”廣東國筆科技的工作人員蔡沐宇向記者描述了不同于競爭對手的優勢:從功能機開始,就與華為、中興等企業展開合作,為手機廠商提供輸入法、搜索等技術支持。
“智能機時代,手機產業鏈資源依然重要,雖然用戶開始以下載的方式掌控自己所接觸的輸入法、本地搜索工具,國筆科技依然可以在合作伙伴的應用商店獲得優先推薦位置。”蔡沐宇強調,公司派出了大量人員參加移動互聯網大會,除了技術交流,渠道推廣拓展資源也是重要任務之一。
不過沒有傳統產業鏈資源的創業者可能比較困難,他們將面臨林林總總渠道方的誘惑。張吉所在的“微博易”是一家跨平臺微博精準傳播平臺,服務的客戶有美麗說、拉手網等。“移動互聯網的客戶增長勢頭明顯,生意還行。”張吉與客戶的交流中得知,買流量、廣告位、應用推薦等傳統推廣渠道變得很貴,微博等新媒體方式的性價比反倒容易接受。
推廣渠道是個花錢的事情,開發者急需補血,在投資熱情淡定的背景下,很多開發者在應用中早早加入了商業上的探索。重視商家資源的布丁移動有一款優惠券服務,用戶可以拿著APP上展示的優惠券在麥當勞、和合谷獲得優惠餐飲。“但還沒有收益”,布丁移動市場人員詹瑩強調“產品還在拓展階段”。
“商業模式?”面對記者的詢問,楊樺感覺,聚會、K歌涉及具體地點的具體商家,未來會考慮加入LBS功能。可能楊樺沒注意到,前年去年大熱的LBS廠商集體缺席本次移動互聯網大會,這些企業分析失寵原因是“用戶量級無法向商家展示促銷能力”。
加速產品普及不光是楊樺最關心的話題。騰訊董事長馬化騰感慨,軟件普及在PC年代需要很長時間,但移動互聯網可能就一個月,“一個月內‘能做什么,先做什么’至關重要,甚至決定生死”。
一個月,草根APP能出位嗎?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