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晚,盧德曉拿著自己的iPhone 4在微博上不停刷新蘋果最新手機iPhone 5的發布會直播,對于專注于做iPhone配件的盧德曉來說,庫克在發布會上的一言一行都將左右他今后的生計。 “果然是個加長版的iPhone,告訴廠里,準備加長版的殼子。”在庫克拿出iPhone 5展示之時,盧德曉立即通過電話指示工廠提速生產,要在iPhone 5正式發售的當天將手機配件上攤。 時間來到13日凌晨,盧德曉依舊無法入睡,困擾他的并不是iPhone 5的外形改變導致此前用了2年的iPhone 4模具作古,而是iPhone 5采用全新8針數據線接口,非此前使用9年多的30針接口。 盡管iPhone 5采用全新8針接口在盧德曉的意料之中,但有傳言新接口內置暗藏“認證芯片”,以至于國內配件廠商無法像過去一樣隨心所地制作兼容配件,這將直接影響到他最新開展的移動電源業務。在沒有拿到iPhone 5樣機來進行研究分析之前,這個傳言還是讓這個在手機外設圈摸爬滾打10多年的年輕人充滿焦慮。 “好在移動電源不像手機殼是個賺快錢的業務,就比拼新款iPhone上市后半個月的鋪貨速度,否則這個傳說中的‘認證芯片’會讓很多企業死掉。”盧德曉向記者嘆了口氣。破解“認證芯片”需要時間,如果像手機殼一樣是個拼鋪貨速度的生意,那對于眾多資源不充分的小企業來說將是個災難,因為他們無法在第一時間獲得iPhone 5樣機來破解,而通過“黃牛”獲得的iPhone 5已經晚于競爭對手。 “你要知道,市面上最早鋪貨iPhone手機殼的人是郭臺銘的侄子,其中原因你懂的。”盧德曉坦言,在手機外設圈子內,最早拿到樣機的是與蘋果、富士康有著非常密切關系的人,其次就是他們這些打拼多年而稍具規模的企業主,基本上可以和黃牛同步拿到貨源,眾多小企業主只能通過黃牛去購買樣機,盡管只比他們晚一兩天拿到貨,但在比拼鋪貨速度的手機殼行當里,這樣的速度已經可以宣布出局。 蘋果的衍生產品包括蘋果充電底座、蘋果音箱、手機套、移動電源等眾多種類,每年可以創造百億規模的市場價值,成千上萬的“盧德曉們”抱緊蘋果這棵大樹來乘涼,他們在分享蘋果帶來的巨大市場效益的同時,也在承擔著蘋果升級換代和技術標準改變帶來的風險。 救命稻草 2007年蘋果剛剛推出iPhone手機時,人們對于這款觸控的智能機還略感陌生,以諾基亞為代表的按鍵手機是市場主流。在手機外設市場上,為諾基亞提供配件服務自然占據主流,沒有人會想到一款更像是MP4的手機最終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在當時,大家只是把iPhone作為一個普通手機來看待,沒有現在這樣專注。”盧德曉回憶道。 在隨后的兩三年內,一直以廉價著稱的中國制造開始出現危機,受2008年的金融海嘯影響,中國大量的制造型企業訂單縮水,不少企業倒閉、老板跑路,在2009年末2010年初終于迎來了“企穩回暖”的曙光,但又開始出現大面積的“用工荒”,這迫使不少企業主提高了薪酬標準,增設績效獎金、發放夜班津貼等,但這也增加了企業運營成本,不少從事手機外設制造的企業頻臨倒閉。 由于混跡手機外設制造多年,盧德曉苦心經營建立的渠道相對穩定,日子還算能勉強維持。此時的盧德曉開始為自己的未來盤算,但卻陷入兩難的境地:一方面,如果繼續堅持本行,有可能會陪得血本無歸;另一方面,如果轉行,那么多年苦心經營建立的渠道即將作古,自己又要白手起家重頭開始。 就在這種騎虎難下的糾結之時,遠在地球另一邊的喬布斯拯救了這些處在水深火熱中的企業主,2010年6月8日凌晨,喬布斯在在舊金山發布了全新的iPhone第四代手機。iPhone 4一發售便出現售罄的局面,在中關村、華強北等電子賣場內,動輒上萬元的iPhone 4被哄搶一空。
“當時就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必須要抱緊蘋果這個大樹。”盧德曉隨即通過黃牛以9000元的“內部友情價”收購了一臺iPhone 4,然后迅速開模、鋪貨,成為第一批在iPhone 4引導下的外設生態鏈中嘗到甜頭的人。 “其實很簡單,和之前做生意一個路子,就是找到一個可以投機賺錢的領域,然后快速擴大產能鋪貨即可。”盧德曉說。 “那個時候,我都是要排單來做,訂單多到自己干不過來,甚至將一些訂單外包給其他人來代工。”盧德曉表示在當時做iPhone 4的外殼是個一勞永逸的事情,因為iPhone 4作為一個單一手機型號造成萬人空巷的搶購,作為外設廠家不需要考慮庫存積壓的問題,更不用像此前還要顧及與其他手機型號的產品線分配問題,只要弄到iPhone 4的模具,然后迅速開工,將渠道建設好即可賺到錢,在找到了蘋果這棵大樹以后,盧德曉的生意開始迅速進入上升通道。 但iPhone 4引發的風潮也引來了不少外行人參與,由于做iPhone 4外殼并無太多技術含量,加之整個制造業的不景氣,導致不少制造業的企業主都將做iPhone 4外設視為最后的“救命稻草”。“不光是我們這些原來做外設的,甚至連那些做水泥的、做服裝的,都在摻和。”盧德曉說。 但這些外來者并無外設渠道的資源,無法與原本從事外設行業的競爭對手“較勁”,加上進入行業時間較晚,只能分一些殘羹冷炙食之,無奈只能開啟“價格戰”。據一些行業人士透露,此前一個手機殼可以獲利20元的行業最終淪為獲利1元錢左右,一次能出貨幾萬個的訂單也縮水至幾百個。 “這些新來的太沒規矩了,難得找到一個可以賺錢的行當,就這么給做爛了。”盧德曉氣憤道,原本排單做的他也無奈開始收縮產能,好在之前的行業積累讓他在和這些外來者的競爭中略占上風。 對此,環球資源展覽部總裁黃譚偉表示,從2010年年底開始,蘋果產品的外設開始初具規模,他們也專門開設外設專區來為這些外設企業服務,目前已經從100多個企業拓展到500多個,其中有不少企業此前根本就沒有涉足過外設領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