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本報“聚焦大學生創業”系列報道已推出兩天,引起市民廣泛關注。” 山東理工大學機械學院大四學生張立豪,由于酷愛攝影,他和幾個朋友合伙在創業孵化園內成立了一個“90攝影工作室”。

▲學生創業孵化園少人問津。 本報記者 張汝樹 攝
本報10月24日訊(記者 姜斌 張汝樹) 本報“聚焦大學生創業”系列報道已推出兩天,引起市民廣泛關注。24日,記者走訪淄博市多所高校了解到,高校畢業生創業面臨多重困難,校園創業孵化園在幫扶大學生創業方面也存在著諸多難題。
1
孵化園到底干啥 多數學生不知情
24日,記者走訪了淄博市多所高校了解到,校內建有創業孵化園用來幫扶大學生創業的,僅山東理工大學一所。
對于學校的學生創業孵化園,山東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大四學生小王表示不甚了解。“我知道有那么個地方,但究竟是用來干什么的我還真不清楚”。
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大二學生小張也說:“學生創業孵化園我們都知道,但從來沒有進去過,聽說是用來給大學生創業的,但是具體什么樣,不知道。”
記者隨機采訪了20位學生,大多數同學都不清楚學生創業孵化園的實際作用。
2
孵化園成立3年 僅成功孵化3例
據山東理工大學團委朱老師介紹,2007年山東理工大學便已在全國率先設立大學生KAB(Know About Business)創業教育基地,通過教授有關企業和創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幫助學生對創業樹立全面認識,普及創業意識和創業知識。
2009年,學校又專門設立了學生創業孵化園,給大學生提供創業場地、政策扶持、專業指導等,全面提升大學生的創業素質,鼓勵、支持大學生創業。
據了解,目前山東理工大學學生創業孵化園每年有八個項目入住,施行優勝劣汰制,每年對于入住創業園孵化園的項目都會進行嚴格的評比和審批。
朱老師說:“據目前掌握的信息,有三個項目從創業孵化園成功走向社會。”
3
模擬多實踐少 社會上破殼難
采訪中,朱老師也對目前學生孵化園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學生創業孵化園主要目標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全面提升大學生的創業素質,孵化園創業與社會創業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山東理工大學機械學院大四學生張立豪,由于酷愛攝影,他和幾個朋友合伙在創業孵化園內成立了一個“90攝影工作室”。
張立豪說:“其實,在學校內創業和在社會上創業是不同的。”他說,不管是在校園內開展業務還是與社會上的企業合作,他們都會受到來自學校的指導和照顧,但是真正畢了業再去創業,就不會有這么優越的條件了。“之前我們有意向把工作室開到校外,但是面臨的很多問題讓我們難以起步”。
朱老師說:“大學生創業切忌急于求成,得有充分的積累和準備。前期的一些工作經驗和社會經驗是必須的。畢業后創業,可量力而行,覺得自己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的學生先就業再創業也未必不可。”
4
多數創業團隊 畢業后想先就業
山東理工大學學生創業孵化園中,“優主機”創業項目的負責人、現就讀于計算機學院的郭艷君說:“我們同學中有不少人想創業,但真正付諸行動的卻并不多。”
對于畢業后的打算,郭艷君說:“我現在正準備考研,如果能考上的話就先讀幾年研究生,緩沖一下再考慮創業的事情。如果考研失利的話,我可能會先就業,積累幾年工作經驗后再選擇創業。”
學生創業孵化園內其他幾個項目負責人的選擇和郭艷君一樣,都打算先就業再考慮創業。
張恒說:“找工作并不代表我們沒有創業夢想。因為資金不足、沒有經營經驗,又擔憂各種風險,綜合各方面因素,我們只得選擇先就業積累資金和經驗。”
□相關新聞
資金少、人難招、活難拉,市人力資源市場大學生孵化中心――
27個團隊創業初期不好過
本報10月24日訊(記者 張汝樹) “小額貸款最高10萬元、小團隊招人留不住、沒有社會關系活難拉。”這就是淄博市人力資源市場大學生孵化中心27個團隊創業第一年所遇到的困難。
淄博市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是2011年10月8日政府部門審批通過的正規項目,由淄博市勞動就業辦公室負責管理并開展工作,中心可容納60余家企業進駐,目前,有27個創業團隊進駐,到現在創業正好一年。
“貸款額度小,員工不好招,沒關系活難拉。”在采訪中,這是創業團隊反映最多的問題。
淄博市人力資源勞動就業辦企業科吳科長說,孵化中心多是環保、網絡、科技一類的項目,孵化中心主要作用就是免費給創業團隊提供工作地點,并給予資金支持和補貼。
吳科長說,孵化一共需要3年時間,現在已經過了一年,大部分創業團隊總體還不錯,但也的確面臨一定的困難。例如,現在創業團隊如有需要,可申請小額貸款,額度從5萬元到10萬元不等,但這些資金對創業公司來講,作用有限。
據了解,現在創業成功的,一般是二次創業或者有雄厚資金支持的,而那些畢業就創業的公司在招聘和社會關系方面存在劣勢,發展也較慢。
“拿到營業執照就標志著創業成功,而經營成功、管理成功,則要看3年之后。”吳科長說,創業者光有激情是不行的,還要具備一定的素質,不斷克服困難,在孵化中心真正成長,走出去形成自己的市場。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