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躍進之痛
在光伏行業蒸蒸日上的日子里,政府主導建立了眾多的“太陽城”和“光伏產業園”,通過大力招商引資,引來更多的光伏企業和項目上馬。
在無錫尚德2005年成功在美國上市后,光伏似乎成了一個閃耀著光環的魔咒。
在光伏行業蒸蒸日上的日子里,政府主導建立了眾多的“太陽城”和“光伏產業園”,通過大力招商引資,引來更多的光伏企業和項目上馬。
以江蘇為例,這個全國光伏第一大省自2008年開始,先后建設了常州、無錫、金壇、常熟、鎮江、揚州、鹽城、徐州、泰州、高郵、啟東、蘇州等光伏產業園。
在規劃中,無錫光伏產業園分為A區和B區,聚集了光伏及各類配套企業200多家。其中A區是以尚德為主導的產業園,除尚德外,還有其他產業鏈配套企業進入。2007年,無錫光伏產業園項目提出的時候,即設定到2012年要實現人民幣1000億元產值。
常州光伏產業園則是以天合光能為主導而建設的產業園,同時引入配套企業。園區的發展目標設定為:到2015年形成一個千億級的光伏產業集群。
其他地區更是爭先恐后。迄今為止,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應該有300座城市提出大力發展光伏產業。”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副理事長孟憲淦介紹。而其中不少城市打造了大規模的光伏產業園,數十個光伏產業園提出了上千億元的產值目標。
各地的光伏產業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也紛紛出臺。
江蘇省2009年6月19日發布了《江蘇省光伏發電推進意見》,稱將通過三年努力,力爭在全省建成光伏并網發電裝機容量400MW。到2011年,全省電池及組件產能要達到10000MW左右,光伏產業總產值達3500億元。
2009年7月初無錫市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光伏發電應用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到,無錫將實施的光伏屋頂發電工程,太陽能屋頂將有望達到百萬平方米,至2011年,將建成屋頂并網發電工程80MW。同時,無錫還將把屋頂和建筑一體化光伏電站建設,作為建筑節能的重要內容,考慮納入到城市規劃和重點地區城市設計。
2009年7月底,《揚州市新能源新光源雙千億產業發展規劃》正式出臺。根據《規劃》,至2012年,全市新能源、新光源產業產值達1300億元以上,爭取再用3年左右的時間達到2000億元左右,成為拉動全市經濟的主導產業之一。
2009年12月,江蘇省淮安市頒布《淮安市光伏產業發展政策實施辦法》。主要內容有:建立總規模3000萬元扶持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專項基金 (由市財政分兩年到位,可以跨年度結轉使用。在光伏產業形成財政貢獻后,每年從全市光伏企業產業稅收的地方留成部分中,集中50%的資金轉入專項基金)、 實行重大項目貸款貼息、實行電費優惠、實行土地優惠、鼓勵引進高級技術人才、鼓勵發展太陽能發電、加大太陽能光伏產業示范縣(區)的獎勵、落實稅費優惠政策、建立風險投資基金、優化服務環境等。
這些只是公開的針對光伏全行業的政策。浙江海寧一位光伏行業內部人士表示,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的時候,還會針對一些大企業給予一些特別的優惠政策,而這些政策有時并不公開。
中國光伏前路
“現在,光伏行業需要做的是調整規模,讓產能和市場需求相適應。”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家是把光伏當做戰略性新興產業來定位的。
不過經過10年大躍進式的發展,中國光伏業難以掩飾自身的諸多問題。在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副理事長孟憲淦看來,中國的光伏行業自身存在很多問題:過于追求規模效益,而不是技術效益,“也就是說,我們的企業大多是在國際上采購原料、設備、應用國外的技術,然后再將成品賣到國外。我們靠的是以規模壓低成本,而不是靠科技創新來占領市場。”他說,國內光伏行業最大的問題是利潤驅動,自從尚德上市后,很多企業紛紛涌入多晶硅生產和組件行業。地方政府也受到利益驅動,導致整個行業盲目擴張,才造成了今天這種情況。
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副所長李俊峰告訴記者,雖然新能源的范圍廣闊,但是水電、風能受自然條件限制較多,而太陽能相對可以利用的地區范圍更廣,這是地方政府熱衷太陽能的原因之一。在他看來,新能源在全世界的發展都有政策支持,中國也是如此。“其實這就和養育孩子一樣,孩子還小的時候勢必需要成年人的照顧哺育,但是長大成人后如果還和政府要資源要優惠就不對了。”
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均表示,不可否認,光伏發電是可再生能源的好項目。現在組件的價格已經從2008年以前的3.7到3.8美元1瓦下降到0.6美元1瓦,成本降下來后,光伏發電已經具備大規模市場開發的基礎條件。而日前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太陽能發電“十二五”規劃》,已將發展目標設定為:到2015年,中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1GW以上。從中仍可看出國家對于光伏行業的支持和期望。
“現在,光伏行業需要做的是調整規模,讓產能和市場需求相適應。”孟憲淦對記者說,“雖然現在暫時受到全球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的遏制,但是只要保持競爭力,機會總是會有的。我們的可再生能源長期發展規劃已經表明,到2020年要實現光伏發電側的平價上網,國內的市場潛力也非常大。”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