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年初,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發布了《2011年中國企業長期激勵調研報告》。據統計,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5年,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僅7~8年,與歐美企業平均壽命40年相比相距甚遠。中國企業數量眾多,但企業的生命周期短,重復走著“一年發家,二年發財,三年倒閉”之路。
但也有不少企業,從白手創業開始,穩定地發展了十年。相對而言,“專注為消費者提供產品和服務十年左右的企業,其戰略、運營都相對成熟,是中國經濟未來重要的支持力量,也是為中國經濟持續創造價值的關鍵。”《第一財經日報》副總編輯岳富濤說。
同時,在整體經濟形勢并不樂觀的當下,這些企業也面臨著重大挑戰,一方面,企業是否能夠在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下繼續生存,另一方面,如果想繼續生存,這些企業應該如何面對內部轉型與外部競爭?
認識變化勇于變革
“從柯達到諾基亞,它們都曾貴為執行業牛耳者,但在這個大浪淘沙的時代,卻慢慢地走到了市場的邊緣。”2012年10月19日,在杭州舉行的“第一財經·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評選活動之“首席責任官CSR公開課”上,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助理、EMBA項目主任、EMAB課程教授任建標博士表示,解決這種問題的關鍵在于認識變化并勇于創新。
在任建標看來,全球經濟環境已經發生了五種變化:全球化、網絡化、信息化、知識化、專業化。
首先,企業的采購、生產、流通、消費這些環節都具有了全球化的特征,這就意味著中國的企業必須面對全球化的競爭,要有國際思維。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