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新聞。互聯網是一種可以把時間與空間概念合并糅雜的媒介,互聯網新聞的更新數量與速度驚人,人們沒時間細看新聞,只有時間瀏覽新聞,而其消費性讓人們變得并不在乎新聞公正性,甚至真實性,所以到處都是標題黨是可以理解的,中國四大門戶等民間互聯網媒體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記者,它們的很多內容是轉自報紙,將標題修改之后(十之八九,這個標題是滿帶情緒、不公正的),便成為了一條“爆炸性”新聞,激發人們點擊消費,互聯網媒體之所以這么做,很大原因來自媒介特性與消費習慣。這就像麥當勞的崛起,人們知道它不健康,但仍然樂于在擁擠的麥當勞店鋪里排隊就餐:人們并不那么在乎健康,只是快速消費而已,并不期待從中攝取營養。
媒介即信息:人們只是在消費媒介。是的,人們經常待在電腦前幾個小時,在打開電腦、盯著電腦屏幕前,并不知道想要從屏幕里得到什么,但你仍然一直在盯著它看,以為屏幕里的信息都是你需要的,但事實上,你只是在消費電腦,和它產生的信息,至于具體信息內容,則并沒有那么重要。
新聞控制權的轉移。曾經,為數不多的媒體控制著新聞,如今,到處都是媒體,媒體的定義也在發生變化,現如今人們接觸和認知的媒體早已不是當年那種傳統定義的媒體,只要有人樂意看,幾乎就可以稱之為“媒體”,或者,我們把它叫做“自媒體”;曾經,媒體的專業記者挖掘新聞,現在,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記者”,或者,我們稱之為“公民記者”,他們可能并不具備專業新聞素養,也并不是懷著公正的立場寫新聞,但是,誰在乎呢?畢竟,人們只是在消費新聞,而已。
全民新聞。安迪比爾理論指英特爾與微軟從硬件與軟件兩方面合作,推進了科技前進,同樣,電腦、平板、手機等硬件的發展與博客、社交媒體等媒介形態的發展共同讓人們從基礎條件方面具備了脫離少數傳統媒體控制、自己創造新聞的可能性。而民主進程的快速發展,讓人們從思想上認可了用戶創造新聞。
總結:
新聞不會死,絕大多數報紙會,這種媒介形態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就像手抄跟不上印刷時代、封建制度跟不上資本主義社會一樣,報業新聞人,準備考慮下一份工作吧。 相比媒介承載的內容,人們更關注媒介本身。 報紙的衰亡和互聯網新聞的興盛是新聞業的墮落嗎?就像書店關張一樣令人遺憾嗎?這類問題,大家心里都有答案。
鳴謝:本文受到了麥克盧漢(媒介即信息、人的延伸理論)、魏武揮(內容和介質的分離)、吳軍(安迪比爾定律)等人的思想指引,感謝他們。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