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題四:面臨理念阻礙
多年以前,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天才”薩爾曼·可汗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困擾:上初級中學的表妹經常會問他一些數學方面的問題,當他通過在線聊天軟件、電話等給予解答后,不久又會有其他親戚或朋友問到類似的問題,一遍遍重復的解答讓他不勝其煩。于是,可汗嘗試用淺顯、通俗的方式,把自己的數學輔導材料做成一些簡短的視頻放到網絡上共享,沒想到一下子受到眾多網友的熱捧。這件事給了可汗極大的觸動,他干脆辭掉工作,創辦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在線教育平臺——可汗學院,除了延續那種短、平、快的課程特色外,可汗學院還整合了海量的各科學習資源,形成了一個真正的資源庫。
可汗學院運用的是典型的云教育模式。到現在,可汗學院已發展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學員數量超過1000萬名的大型網絡教育平臺,并在美國的許多學校推廣,有了它,學生可以不用去上課,傳統的教學方式呈現“翻轉式顛覆”。
“這種先進的教學模式看上去很美,但真要‘復制’到中國來,可能還要面臨許多阻礙,例如理念問題,如何讓網絡取代教室,至少目前還很難達到!币晃痪W絡教育分析師說道。
難題五:管理運營問題多
事實上,可汗學院的教育模式在中國并不乏“模仿者”,不僅從專業的網絡教育機構,甚至如新浪公開課、騰訊微講堂等門戶網站的教育頻道,都可以看出可汗學院的影子。
“與此同時,各種弊端也就顯現出來:門戶網站有著大量的用戶基礎,它們很容易將用戶導入到自己的教育產品,但是由于它們沒有實體教育經驗,所以更多的采取平臺模式,以避免教學管理上的風險,但網絡教育還并不是門戶的業務重點,所以難有發展;而專業的教育機構,往往考慮獨立開發自己的線上教育產品,雖有教學資源和授課經驗,但必須要解決用戶問題,如果沒有大量的用戶,根本不可能運營下去,因為它的投入成本非常高,相較面授培訓的投資回報率太低了。”韓建光表示,如何在管理與運營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是令許多云教育開發者很頭疼的事情。
和君咨詢集團高級咨詢師侯瑞琦也表達出類似的觀點:“嘗試者一批又一批,成功的沒幾個,失敗的倒是太多了。”
難題六:缺乏應用實例
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解決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公問題,因此如何走出理論階段,讓云教育不再成為“浮云”,已成為業界談論最多的話題。
雖然各種理論“看上去很美”,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到底是怎樣的呢?對此,金智教育首席技術官陳瀅坦言,云教育目前并未真正被大多數院校所接受,相反很多院校對它是十分排斥的,云教育走進校園,缺乏典型應用!霸诿绹脑S多學校,都有一個主管信息化的副校長,他們能夠對學校內部的流程、結構、治理框架等有一個很好的把控;中國雖然現在也開始有了這樣的主管信息化人員,但他們的話語權不大,很容易被忽視!
“云教育走進校園,從我們目前看到的情況來分析,在推進過程中會有一些障礙,懂這行的人越來越多,這些障礙也將變得越來越小!标悶]說。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