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浪微博推出一款基于“推廣信息流”的廣告產品“粉絲通”,在精準化廣告營銷方面取得新的進展。事實上,盡管新浪微博注冊用戶已超過5億,但仍未擺脫虧損泥潭。與此同時,已擁有3億客戶量的微信也還未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業內人士認為,用戶眾多未能帶來相匹配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交通銀行4.68+0.020.43% 的盈利,流量變現仍將考驗新浪微博、騰訊微信的商業技巧和綜合實力。
新浪微博一年燒錢十億
據了解,新浪微博已于近日推出一款名為“粉絲通”的廣告產品,即廣告主花錢將微博出現在用戶的微博中(非粉絲),它會根據用戶屬性和社交關系將信息精準地投放給目標人群。盡管將廣告“植入”用戶微博信息流的舉動頗受爭議,但在新浪微博盈利艱難的情況下,這款產品仍被業內人士寄予厚望。
新浪近日發布的2012年年報顯示,截至去年年底,新浪微博注冊用戶已超過5億,同比增長74%,日活躍用戶數達4620萬,同比增長82%。與此同時,去年全年,新浪對微博的資金投入近1.6億美元(約合10億元人民幣),而營收只有6600萬美元。受新浪微博近1億美元的虧損影響,新浪去年整體的凈利潤只有3170萬美元。
由于率先開創“門戶+微博”的盈利模式,新浪曾經受到投資者的廣泛追捧,股價一度飆升至134美元。然而對微博的高昂投入嚴重拖累了新浪的整體業績,2011年新浪整體虧損已達3 .021億美元,到2012年才勉強扭虧。在業績壓力下,新浪股價最低跌至41美元,估值大幅縮水。
事實上,新浪微博用戶數已達高位,早已到了將流量變現的時候。早在2011年,新浪C E O曹國偉就公布了微博商業化的六大模式:互動精準廣告、社交游戲、實時搜索、無線增值服務、電子商務平臺以及數字內容收費。從2012年開始,微博已正式為新浪帶來收入,2012年后三個季度,新浪微博的收入分別達到1000萬美元、2000萬美元和2850萬美元。
易觀咨詢分析師閆曉佳認為,如果新浪微博是一家創業公司,一年幾千萬美元的營收已經足以支撐資本市場的預期,但是對新浪來講,這樣的業績與公司的規模很難匹配。新浪微博聚人不聚財、只燒錢不盈利的窘境仍未根本改觀,長期用門戶廣告收入養微博,已對新浪形成巨大拖累,新浪微博的變現能力亟待加強。
艾媒咨詢CEO張毅認為,去年新浪微博的收入中77%來自于微博廣告,其中展示廣告仍是主體,這與傳統媒體賣版面的思路別無二致。微博上的廣告位終歸是有限的,過度投放廣告必將傷害用戶體驗。另外,新浪微博的活躍用戶中,超過75%使用移動終端登錄,未來新浪微博的廣告也必將以手機為主。但手機屏幕太小,廣告位更有限,以目前的廣告形式,想通過手機客戶端植入廣告來大規模變現仍有難度。與此同時,付費游戲的用戶大部分都是收入、學歷和年齡較低的人群,而新浪微博的用戶群以白領和大學生居多,這個群體并不是付費游戲的主流人群,新浪通過微博帶動游戲收入也很困難。
在此情況下,盈利艱難的新浪微博甚至打起了“草根大號”的主意。以往很多“草根大號”通過發布商業信息收取傭金,從去年開始,新浪已要求“草根大號”必須通過新浪“微任務”發布外部商品鏈接,且新浪要從中分成。
微信盈利模式仍不清晰
新浪微博艱難變現的同時,微信正加速崛起。自2011年1月21日上線以來,微信迅猛發展,到2012年3月,微信用戶已達1億,同年9月達到2億,而在今年1月,微信用戶數已經超過3億。從2億到3億,微信僅用了不到4個月的時間。
艾媒咨詢調查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發送的各種拜年信息中,通過短信發送的占68.1%,通過微信發送的占11.1%,通過飛信、微博發送的拜年信息分別占4.1%、3.4%。短信拜年雖然仍占據主體地位,但已被微信明顯侵蝕。微信的實力由此可見一斑。
在騰訊強大的資金、技術支持下,米聊等國內同類產品已迅速敗北。而在微信“朋友圈”推出后,微信不僅擺脫了“對講機”形象,還在與新浪微博的競爭中扳回一局。閆曉佳認為,新浪微博是完全開放的媒體平臺,“陌生人”的信息量太大,想關注的人反而找不到,而微信是一個半封閉的“熟人社交圈”,更適合熟人交流。與新浪微博相比,微信的圈子更加核心,在圈子文化深厚的中國,微博用戶向微信“朋友圈”轉移也很正常,這也進一步增強了微信用戶的黏性。
南開大學信息技術科學學院副教授史廣順認為,通過導入Q Q好友的功能,微信已經分享了Q Q的用戶紅利。在微信推出接收Q Q離線信息的功能后,PC端的Q Q留言已經可以直接到達用戶手機,微信與Q Q進一步打通。此舉不僅增加了PC端Q Q的用戶體驗,也使Q Q用戶更傾向于開通微信,使微信具有更強的吸引力。與此同時,微信、Q Q的對接,也使微信與手機Q Q的界線更加模糊,騰訊內部的競爭加強,微信與手機Q Q左右手互搏的現象非常明顯。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