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記者以某品牌女裝負責人的身份與前述中的短信群發平臺提供商業務員進行了一段對話,以下為對話節選:
NBD:不帶簽名是吧?
業務員:嗯,是的。
疑點四:
利益叢生
新華社2008年9月27日對外發布的一則消息稱,當時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已達成了一致意見:堅決不向任何企業和個人提供低于每條5分錢的短信服務,并都對此進行了明確承諾。
記者拿到的一份《移動短彩信業務宣傳方案》內容顯示,中國移動文字短信群發業務的對外銷售價格為5分錢一條。不過根據記者的暗訪,一條垃圾短信的價格可低至三四分錢。
是誰偷偷降低了群發短信的價格,又有誰在其中獲利?
對于其中的價格反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后發現,可能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短信群發公司在發送短信時未按合同中規定的足量發送,存在“缺斤少兩”的問題。
記者調查后發現,通常一級代理商批發買入群發短信的價格約為每條1分多錢,而他們在制作群發軟件時,就會在軟件中植入漏發程序,扣量5%左右,然后再以高出2~3分的價格轉手賣給次級代理商。分銷商拿到短信發送額度后,出于行業競爭的激烈性,一般以3~5分/條的價格報價。在發送短信時,為了賺取利潤,通常只按客戶訂購短信量的四到六成發送,部分群發公司最終的發送量更少。而客戶由于購買的短信量較大,一般很難真正監控到短信群發公司的最終發送量,這也為短信群發公司的偷工減料之舉提供了空間。
另一個原因是運營商給出的返點。
林方對此詳細解釋說,“垃圾短信背后隱藏著很長的利益鏈,全國一年近2000億條的群發短信量。如果運營商和代理商之間沒有任何利益瓜葛,這么多的發送量是不可能順利發出的。現在運營商集團層面要求這種短信的價格不得低于5分錢,不過市面上很多報價不正常的短信群發代理公司,卻基本上以4分、3分的價格在賣。代理商們不會做賠本生意,如果沒有運營商的返點,這種價格是根本不可能做出來的。同時,只要有返點,就肯定有腐敗。”
他同時透露,行業通常的潛規則是,運營商返點給代理商,代理商再私下拿出大頭回頭感謝運營商里面的關鍵性人物。
【對話】
記者以某品牌女裝負責人的身份與前述中的短信群發平臺提供商業務員進行了一段對話,以下為對話節選:
NBD:你們公司的群發短信多少錢一條?
業務員:請問是發會員通知短信,還是廣告宣傳短信?
NBD:廣告宣傳短信。
業務員:廣告宣傳短信的話,我們公司有“106(號段)70字無簽名通道”,單價5分,3萬條以上有優惠贈送。“106(號段)65字自帶簽名通道”,單價4分,量大優惠。“0971、0739”等各類電信通道,單價5分,也是3萬條以上有優惠贈送。
NBD:如果購買的量大,有什么具體的優惠?
業務員:單價5分的通道,1萬條是5分錢1條,3萬條時為4.5分1條,5萬條時為4分1條,10萬條時為3分1條,同時贈送短信1萬條。單價4分的通道:1萬條時4分1條,3萬條時3.5分1條,5萬條時3分1條,10萬條時2.5分1條,另贈送短信1萬條。如果購買量超過10萬條的話,再贈送一些短信,也是可以商量的。
疑點五:
輪流坐莊
“2009年央視曝光了中國移動下屬山東分公司群發垃圾短信,中國移動關閉了大量群發端口;其后,中國電信的群發端口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這也導致了2012年中國電信被央視曝光;但是,從去年底到現在,中國移動的群發短信又兇猛地卷土重來了,三大運營商對垃圾短信的操盤,恰如一場輪流坐莊的游戲。”作為內行的林方如此描述這種垃圾短信行業的幕后怪象。
根據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的數據顯示,在今年4月7日工信部吹響又一輪垃圾短信清除行動的沖鋒號后的4月14日~4月20日,該中心間接收到的舉報中,通過端口發送的垃圾短信量不減反增,環比上升61%,再一次體現了垃圾短信身上“打不死的小強”的“信堅強”性質。其中,通過端口方式發送的垃圾短信排名前三的地區分別為廣東(1890件次)、四川(1720件次)和浙江(859件次)。轉給基礎電信運營企業調查處理用戶舉報的端口類數據共計9874件次。其中,中國移動2811件次、中國聯通338件次、中國電信6725件次。
運營商的業績考核機制成為垃圾短信泛濫的另一助推力。
目前,我國電信運營商利用KPI進行考核。這種考核方式把對部門或員工績效的評估簡化為對幾個關鍵指標的考核。這種方式在提升效率的同時,也導致了電信運營商很多工作均圍繞著關鍵指標進行分配。
林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運營商傳統的話音業務收入下滑得非常厲害,而短信群發業務正好可以很好地彌補這塊下滑缺口,“每年集團都要制定收入任務,其后再層層分解,集團分解到省公司、省公司要分解到地市級。問題最終暴露在了地市級層面,為了達成收入目標,地市級層面必須千萬百計地拉收入,而垃圾短信就成為了其拉收入的一大動力源。其實運營商也怕垃圾短信被用戶投訴,但收入壓力太大了,所以他們只能鋌而走險。”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