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傳統的印象中,媒體人應該是一群苦逼又屌絲的人,但是經過i黑馬的調查,發現這群人反而是比較能誕生高富帥的一個群體——這個群體有很多創業成功的樣板。媒體人這個群體特殊的工作,使得他們對比起一般的職業群體擁有比較寬廣的視野,能接觸到各種不同的人群,能聽到各方面不同的聲音,而媒體的工作的屬性也要求媒體人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以及對趨勢的判斷力——這些都構成了媒體人創業的優勢。
但是對比起其他職業,媒體人也存在著明顯的創業軟肋,創業成功的媒體人YY總裁李學凌就告誡過正在創業路上的媒體人們:“媒體人創業也需要特別注意兩個方面,一是要從需求出發,不能從概念出發;二是要從產品運營的細節里看問題,要做到腳踏實地,這點對小公司尤其重要”。這期的i黑馬榜,黑馬哥就給大家盤點一下那些創業成功的媒體人,以及媒體人經歷對他們創業的影響。
作者:韋龑
1
10.申音
申音曾經是《創業家》雜志主編,2010年創辦NTA創新傳播公司,NTA主要致力于社交網絡的營銷傳播。申音作為一個媒體人,深刻洞察了傳播的價值,他認為“.每十年就會有一代超級媒體,它會主宰我們的信息消費,集聚我們的眼球,占據我們主要的信息消費的時間。”,而以目前申音的創業方向來看,他現在認為的“超級媒體”正是社交網絡。
申音作為一個老媒體人對大眾傳播有著深刻的理解,而他的NTA在社交網絡領域也如魚得水,成功策劃了很多傳播案例,如《蠻子文摘》,以及一些電商營銷戰。
9
前媒體人身份:《創業家》雜志主編
媒體人身份帶來的創業幫助:對大眾傳播的深刻理解,對傳播價值的領悟,以及媒介良好的合作關系
創業領域:社會化營銷傳播——NTA
創業成功指數:★★
9.李岷
李岷這個來自《中國企業家》雜志的老媒體人,從去年年初選擇自己創業開始,就給互聯網新媒體領域帶來了不一樣的震撼。與別的媒體人選擇其他領域創業不同,李岷還是堅持做媒體,只不過是從傳統媒體轉換到了新媒體。李岷用她的虎嗅網給互聯網帶來了曾經只存在于紙媒中的犀利商業評論和行業深度分析,再加上互聯網新媒體節奏,這兩種傳統媒體加新媒體的基因使得虎嗅迅速成為了中國第一的商業評論陣地。
虎嗅的成功源于李岷十幾年媒體人的“內容修煉”,也預示著網絡媒體不再只是傳統媒體的一個輸出附庸,而是媒體發展真正的潮流趨勢。未來以網絡為載體,高度社交互動化的新媒體將成為影響行業和社會的第一媒體,以生產深度和精品內容為主的老媒體人是在其中存在著機會的,但是就要看他們是否能適應得了新媒體的快節奏和話題性了。李岷的成功也成為老媒體人轉型新媒體的標桿。
8
前媒體人身份:《中國企業家》雜志執行總編
媒體人身份帶來的創業幫助:靈敏的新聞嗅覺,犀利的商業評論感覺和行業深度分析能力。
創業領域:網絡新媒體——虎嗅網
創業成功指數:★★☆
8.唐巖
都說從事媒體行業,可以修煉一個人對人性的洞察力,唐巖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唐巖曾任網易門戶網站部總編輯,之后離職創業,創造了中國最具“剛需”屬性的移動互聯網產品——陌陌。
陌陌基本上是中國第一款真正意義上圍繞移動互聯網LBS概念打造的社交App,自上線伊始,陌陌這個由媒體人打造的應用,就像媒體人創作那些極具傳播性的內容一樣——一下子爆發了,其上線僅僅一年后就積累了1000萬用戶。陌陌代表了媒體人創業的一種風格,他們總是能抓住普羅大眾真正的心理需求,從而引發爆點。而后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阿里花費4000萬美元注資陌陌,陌陌目前估值約為2億美金。
7
前媒體人身份:網易總編輯
媒體人身份帶來的創業幫助:人性的洞察力,對產業變遷的靈敏嗅覺。
創業領域:移動網絡社交——陌陌
創業成功指數:★★★
7.陳年
陳年早年曾是《好書》和《書評周刊》主編,做媒體人時積累的經驗,讓他在日后的發展中受益良多。2000年陳年參與創辦卓越網,用媒體的手法去運營電商,《大話西游》一天內最多就賣掉近萬套;2001年,550元的《丁丁歷險記》一個月內賣掉5000多套;2002年,一周賣掉一萬套老狼的新專輯,甚至《錢鐘書全集》這樣的冷門書籍也在陳年的“包裝”下賣得火熱。
之后陳年離開卓越創辦凡客誠品,凡客把陳年的媒體人運營電商的風格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最典型案例的就是當時席卷全國的“凡客體”,用極低的成本就造就了極高的傳播價值和品牌價值——傳播力以及對事件的包裝整合,這些無疑都是媒體人最擅長的東西。
6
前媒體人身份:《好書》、《書評周刊》主編
媒體人身份帶來的創業幫助:對大眾傳播,以及產品包裝的精準把握。
創業領域:電子商務——凡客
創業成功指數:★★★☆
6.方三文
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的方三文曾是《南方周末》編委,而后方三文到網易擔任副總編輯職務。2010年方三文離職創業,創辦了雪球財經網及旗下兩個子網站:i美股、i港股。
方三文在網絡媒體的經歷,使得他了解到了評論以及UGC(用戶產生內容)的強大價值。他曾經撰文表示:
“在創辦雪球之前,我曾經從事過8年的媒體工作,這個工作,主要是靠特定的人(記者),特定的工作(采訪)去接近真相。從事這個工作越久,我對自己離真相的距離,越來越沒有信心。同時,信息在傳播過程中,用戶的參與起到的校正、補充作用卻令我驚訝以至驚喜。所以我越來越傾向于認為: 信息在傳播的過程中一定不能斷開與發布者的鏈接,而最有價值的內容,往往是用戶產生的,這就是所謂UGC。”
目前雪球財經已經是對股市最有影響力的網絡媒體,經常會有雪球財經上爆出的一些文章和觀點,直接影響著股市,甚至是經濟的走向。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