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的新“退出板”來了。
2012年以來,
對創新型公司的并購達到258億元,
下半年并購市場即將超過創業板、
中小板融資金額,
成為中國另一塊最大的退出渠道。
阿里巴巴花了60億,
騰訊買了至少八家,
移動互聯網時代眨眼間來臨,
大買家饑渴求生,緊抓創新公司做救生圈。
在過去,并購退出被視為創業失敗,
成功者只有一條走向IPO的路。
但是現在,
并購退出成為所有創業者必須思考的新選項。
誰是大買家,他們怎么買?
身為創業者,你必須了解。
這是一個所有創業者、大公司都必須面對的現實——中國大型企業在過去一年半間,并購企業數量和金額已經直追創業板、納斯達克。“并購大買家”即將成為中國最大的退出板塊。
《創業家》研究部根據已公開資料統計:從2012年至2013年5月,阿里巴巴、百度、浙報傳媒、騰訊、大唐電信、聯想控股、藍色光標等20家對創新型公司最具野心的并購主,合計并購企業77家,分別超過同期創業板74家、中小企業板55家、上交所25家、美股2家的內地企業上市數量。
按金額算,20個大買家合計投入近258億元買進各式公司,可望在A股IPO凍結的下半年,追上并超越創業板2012年以來368億元、中小企業板357億元的融資額。況且,258億元只是前20名“大買家”的并購總額,這一數字剔除了傳統產業公司對非創新型資產的并購,例如中糧集團收購房地產企業等。
這批大買家通常是大型上市公司,它們更能利用資本市場來支持并購。其中,互聯網三巨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即通常所說的BAT)成為沖在最前面的第一梯隊。過去一個多月內,百度宣布以3.7億美元并購影音網站PPS,阿里巴巴宣布以5.86億美元入股一度目標分拆上市的新浪微博,一波波并購大戲正把交易金額越推越高,誰會成為第一個拿出十億美元砸向并購市場的大買家,各界引頸期待。
為什么BAT會成為大買家的主力選手?如今,科技產業迅速換代,移動互聯網時代突然間來臨,令靠傳統互聯網起家的BAT措手不及。業界認為,只有騰訊依靠微信獲得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船票”,而馬化騰就笑稱只是一張“站票”。被新科技顛覆的恐懼感,令BAT無法再淡定,出手買到移動互聯的“戰略入口”,成為必須也是必然的選擇。另一方面,當1998到2000年出世的BAT三巨頭,從創業公司擴張為產業山頭后,也需要不斷從創業公司汲取再創新的能力。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