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媒《日經商務周刊》報道,近日,伊藤忠又收購兩家中國公司,成為中國最大日用品批發企業。
在反日情緒隨時可能爆發的中國,日企如何在中國生活地風聲水起?日媒總結了日企在中國生存的五大戰略(五張王牌)——本土化、抓住軟肋(如食品安全)、選擇親日城市、準備好隨時抽身、“坐收漁利”。
日媒還稱,5張王牌一一展示。倘若日本企業能夠通過攻守降低風險,對于中國業務的擔憂應該會減少許多。對于日本企業而言,如今恐怕沒有時間等待兩國政治關系的改善了,因為現在正是快速采取行動的緊要關頭。
東風日產
進攻牌之1:入鄉隨俗,隱去“日本色彩”
不是“奉承”,而是計算周密
日媒舉了日產汽車的中國合資公司——東風日產如何入鄉隨俗的例子。
首先,東風日產啟動了一個“精英創富戰略”項目,公開招募有志于在地方創業的年輕人,讓普通的年輕人成為店主。
2012年6月第一次招募時,應聘者的人數達到了1萬人,遠遠超出了預期,選拔的部分過程還通過東風日產冠名播出的電視節目播出,共計播出了13期。在節目中有一人勝出,除此之外,還有5人通過了選拔。今后,該公司還將繼續利用這種方式開設數十家“銷售店”。
獲勝者開店費用的9成由東風日產承擔。經營步入軌道之后,銷售店方面可以回購股份,如果經營順利,幾年即可實現獨立。
作為日本品牌的象征,汽車最容易成為反日和抵制的目標。東風日產此次嘗試的最大目的,是把銷售店的從成立到經營“全盤”委托給中國人,盡可能淡化“日本”色彩。通過“精英創富戰略”項目,還有望獲得眾多志向遠大的年輕人。這樣一來,在不易派駐日本人的內陸城市,開拓市場也會變得容易。一語概之,就是“終極本地化”。
隱藏“日本色彩”、入鄉隨俗的行動不僅出現在銷售一線。還延伸到了招聘現場。
2012年11月,佳能中國在清華大學附近的酒店召開了一場別具一格的校園招聘說明會。社長小澤秀樹不打領帶、不穿西服“輕裝”上陣,談笑風生,操著流利的中英文,對公司進行了介紹。途中還熱情地用中文演唱了鄧麗君的代表作《月亮代表我的心》。最后,學生與員工共同舉辦了熱鬧的舞會。
在日本人看來,這樣的做法或許有些出格,但喜歡參加各類活動的中國學生對此卻評價頗高。參加了說明會的一名學生就在微博上寫道:“社長竟然會來參加學生的招聘會,可見對新人的重視”。
說到這樣做的目的,小澤表示,“這是為了消除日本企業古板的形象”。小澤覺得,自從“釣魚島”問題曝光之后,中國人與日本人之間結下了更大的心結。要想解開心結,就要為雙方創造敞開胸襟交流的“舞臺”。
說明會的高潮是一幅歷史業績的增長圖。佳能自從1997年設立中國法人以來,銷售額已經連續15年實現增長。2012年,受到反日游行的影響,佳能商品雖然撤出了部分商場,但業績依然超過了上年。在此基礎上,該公司又提出了在2017年之前,使年銷售額達到100億美元的挑戰性目標。而且,小澤還在學生面前宣布,“我們的終極任務,是把工資、獎金和福利都提升到中國的頂尖水平”。
《日經商務周刊》評論稱,對于東風日產和佳能中國的做法,或許會有人覺得“太拍中國的馬屁”。但是,在隨時隨地都可能爆發反日游行的國家,這兩種做法無論哪一種,都是為取得最大成果而制定的戰略。今后,日本企業要想在中國生存下去,這樣巧妙的計算必不可少。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