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想法是對的。在四年里,西安名吃四家新的連鎖店相繼扎根于曼哈頓中城、唐人街、紐約大學附近的圣馬可廣場(St. Mark’s Place)和布魯克林的威廉斯堡。另有一家可以坐著就餐的餐廳——Biang!
制作BiangBiang面,也于2012年在法拉盛開業(yè)。這些餐廳都經營快餐,店面很小,每家餐廳的座位不足35個,食物價格極為低廉——一個肉夾饃賣3美元;一大碗牛肉面的售價還不到8美元。保守估計,這家CYE連鎖店僅曼哈頓中城的店鋪在平常的工作日里每年就能吸引14萬消費者,這意味著它每年的營收至少有110萬美元。與眾不同的是,他們的餐廳能吸引兩類完全不同的顧客:一類是初來乍到的中國移民或者游客;另一類是完全沒有中國血統(tǒng)也沒到過中國的粉絲,這部分人群占到他們顧客的一半以上。
這家餐廳的名氣也吸引了電視制作人安德魯•席莫和安東尼•波登。他們在旅游頻道的“奇妙美食之旅(Bizarre Foods)”和“天下美食(No Reservations)”這兩檔節(jié)目中都對西安的特色小吃做了專門介紹,現在店里的電視上會播放這些節(jié)目。今年,杰森贏得了兩項飲食大獎,薩加特(Zagat)的“30名30歲以下:紐約市餐飲界后起之秀(30 Under 30: NYC’s Food World Up-And Comers)”和“2013年度食客青年才俊(The Eater Young Guns Class of 2013)。”
杰森認為規(guī)模迅速擴大既幸運又不幸。他知道要想穩(wěn)步實現增長,就不得不對管理和運營進行改善。自那之后他將店里的電腦軟件進行了升級、對員工進行標準化培訓,并采用實時營收控制系統(tǒng)。他還重新整理和翻譯這些菜單,采用更加直觀的表述,如“spicy and tingly(辛辣刺激)”或者“cold skin noodles(涼皮面條)”,取代了難懂的中文名稱。為了能夠讓顧客們輕松獲取這些信息,杰森除了在各個餐廳的盛大開業(yè)典禮上發(fā)放免費食物之外,還在Facebook 和Twitter等社交網站,最近又在Instagram上——不斷發(fā)布信息,這是他宣傳戰(zhàn)略的一部分。
可是,現在面臨的更大挑戰(zhàn)是滿足急速上升的需求。杰森回憶道,過去,一小盒生面團能夠滿足一天面點的用量。但現在要好幾大桶。三年前,他預先考慮到來自擴張的這種壓力,他開始在布魯克林建立一個5,000平方英尺的廚房,那里有十幾個員工,晝夜倒班,現在它可以為每家店鋪需要用到的面條、醬汁和肉進行大量生產。這種方式不止令產品質量標準化,餐廳烹飪和服務的速度也顯著加快。
最近,杰森又萌生了機械化生產的想法。可是,他從中國引進的涼皮制作機器要么生產出很差的產品,要么就干脆無法正常運轉。直到現在,西安名吃出售的所有產品依然為手工制作。給他們的食物增加了85%風味的那些秘制配方和醬料又是如何制作的呢?那些依然是由他的父親在家完成,雖然杰森本人現在已準備好承擔這一責任。
隨著西安名吃的發(fā)展,關于如何吸引到更多的顧客,討論之聲不絕于耳——租借更大的店面,少放辣椒以迎合美國人的口味,保持店內空氣流通、播放輕柔的音樂,比如用中國的古箏來取代吵鬧的說唱音樂。但是杰森從來都不熱衷于盲目擴張。“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滿足所有人的需求,除非你出售空氣。”一直堅持迎合特定群體和保持食物正宗口味的杰森說道。“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說唱,但是對我而言,我想要吸引的這部分人就是——更年輕、更有冒險精神,他們不介意在他們的生活中、音樂中還有食物中稍加些辛辣味道。”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正如杰森指出的,是去抓住這些特定顧客們喜愛的東西。“他們會重視一個裝飾有一條條飛龍和金色大鳳凰的大宴會廳嗎?我不認為曼哈頓的人們會那么重視。人們在乎的是那些更加實實在在的東西,在乎的是你出售的東西。”
杰森計劃在紐約市開設更多餐廳,并繼續(xù)直接管理這些店鋪。他已經拒絕他父親提出的特許經營想法,因為杰森認為這樣只會降低產品的質量,并攤薄利潤。他愿意發(fā)掘的一條新途徑是提供活動用餐,因為很多人在網站上提出此類咨詢。或者是拓展到新英格蘭。最近在洛杉磯“食客龍威虎將(Eater Young Guns)”活動中進行的廚藝表演吸引了一大批觀眾,杰森對于擴大餐廳規(guī)模很有信心。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chuàng)業(yè)者、創(chuàng)業(yè)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chuàng)業(yè)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