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對比了星巴克咖啡在中國、印度和歐美的售價,發現其在中國售價最高。央視批評稱,星巴克中杯拿鐵的成本不足5元,售價卻高達27元。
這樣的指責顯然欠缺周詳的考量。首先央視并沒有仔細考察星巴克所在的行業和其所提供的產品服務性質。咖啡店經營是一個充分競爭的服務行業,在中國除了星巴克以外,上島、兩岸、COST、爵士島、伊布里克、SPR等企業都提供類似的服務。而且,這些品牌咖啡的價格并不比星巴克便宜。以國產品牌上島咖啡為例,一杯熱拿鐵咖啡售價38元,而冰拿鐵一杯的售價達到40元,甚至比星巴克更貴。
既然咖啡店經營是一個準入不受限制的充分競爭行業,而星巴克咖啡的售價也沒有超過行業平均水平,即說明星巴克的咖啡定價是中國市場供求關系反應出的合理定價,僅通過核算成本指責其暴利是不恰當的。此外,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品牌形象與歐美地區有明顯差異,中國消費者在星巴克購買的不僅是咖啡,同時也享受星巴克帶來的休閑時光并使用上網服務,這就導致中國星巴克門店的翻臺率遠低于歐美地區。
央視也沒有對稅費情況進行比較。美國福布斯雜志2011年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大陸地區的稅負痛苦指數高居全球第二,盡管這項調查不一定全面客觀,但也從一定程度解釋了中國企業生存的艱難狀況。中國企業面臨17%的增值稅以及25%的企業所得稅,還需為部分進項商品承擔消費稅。同時,在中國開一家門店需要辦理工商許可,衛生許可,稅務登記、營業執照等許可文件,而要獲得多個政府部門的審批并不是一筆小的花銷。
最關鍵的是,央視忽略了中國一線城市伴隨房價一起飛漲的店鋪租金。今年7月,星巴克在中國大陸的第一家門店即北京國貿店由于租金高漲被迫搬遷,國貿商城一區店鋪平均每平方米的租金超過1000元,該店一年的租金和人力成本超過700萬元。而星巴克2012年在亞洲地區的平均每一個店的營業額僅500萬元人民幣。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