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閃公司的創始人決定在所有員工(包括自己)中取消用來標示排名的頭銜。本文講述的就是這項激進決策究竟意味著什么。
在公司董事會第一次會議閉幕之際,馬修•普林斯與其它共同創始人就做出了一項非常激進的決定:云閃(CloudFlare)這家利用安全應用程序提供250億頁面訪問量的公司中將不會設置任何等級,所有員工都沒有頭銜。這就意味著,公司中沒有副總裁、經理或者主管之類的領導——只有工程師、設計師等業務崗位。當接受《公司雜志》的杰夫•黑登的采訪時,普林斯聲稱這是為了確保所有人在事前就能調整好心態,從而達到關注創意本身——而不是提出者等級——以獲得最終成功的目標。
話說,是什么讓你覺得,應該取消領導層級并對業務崗位予以更多的關注呢?
當時,我們正針對一位技術運營副總裁的候選人進行討論,一名董事會成員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他曾經聘用過多少人呢?”我們不知道。“解聘過的呢?”也一無所知。他指出:“我相信他非常聰明,但該頭銜中存在有需要建立并管理一支團隊的暗示”。但實際上,我們之所以選擇他,是希望可以開發出一款產品來。
這么說,他的工作更類似技術人員而不是副總裁。不過,為什么共同創始人也沒有自己的頭銜呢?
在會議結束之后,我們想到:“大家都沒有過聘用或者解聘很多人的實際經驗。這么說,我們都無法成為副總裁。實際上,我們應該是工程師。而且,我們應該是開發者。”因此,所有新員工現在都不要期望獲得一個標示等級的頭銜。換句話說,無人可以擁有這種頭銜。
不過,按照傳統觀點,對于新員工來說,頭銜就屬于最廉價的激勵措施。
哦,我不這么認為——頭銜肯定是有代價的。畢竟,最出色的創意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產生出來的。但是,在絕大多數公司里,創意總是來自于最高層;換句話說,在選取最佳創意時,等級架構可能會導致依靠個人權威而不是實際效果的錯誤出現。不過,在我們公司中,開發代碼的工程師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創意并予以完成。
這么做,你不怕會錯過出色人才么?
不怕。我們希望來公司工作的都是志同道合者。多年以來,我屢次嘗試邀請約翰•格雷厄姆—卡明這位具有令人難以置信影響力的程序員兼作家來公司工作。最終,他還是打來了電話,決定加入到我們的行列中。他說:“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程序員,這說明了我在做以及喜歡的事情,就讓它成為我的頭銜吧”。每次講起這個故事的時間,我都會變得非常激動;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概括出了我們想要做的事情。
公司外會如何看待這種做法呢?某些創業型公司喜歡給所有員工都設置一個高級頭銜,這讓他們可以從其它公司處獲得更高的重視程度。
在最近的一場會議中,一家位于紐約市的大型銀行就要求我們派出高層人員。我們給出了工程師——結果,在場的所有決策者都喜歡代碼實際開發者來到現場的這一事實。畢竟,人們只是想解決掉自身遇到的問題,而僅僅依靠頭銜是無法帶來答案的——處理高手才屬于此中的關鍵所在。
你覺得,公司到了什么規模時才會需要更正式的架構呢?
我們覺得,當員工總數到二十、五十甚至一百的時間,現有架構可能就需要進行調整了。不過,我們依然會著眼于如何滿足員工的實際任務,而不是管理的具體對象。
你能否告訴我,扁平化公司結構都可以帶來哪些好處呢。
主要有四點:
可以對員工職責進行輕松調整。如果我們聘用了亞當,可能就會指望他來管理鮑勃。當遇到了另外一個項目的話,這些職責可以就需要進行調整。因此,由于沒有等級的限制,內部最優秀員工領導該項目的目標就能夠得以實現了。
這種文化可以為成功提供助力。如果最佳創意能夠脫穎而出的話,一種基于“完成任務”的正確處理模式就可以確保自負不會導致錯誤出現。
這種文化能夠讓公平性得以提高。盡管頭銜有助于進行區隔,但卻經常會涉及到某種隨意方式,這可能會導致潛在或實際的不公正待遇出現。因此,當我們公司對員工進行評估時,依據都是自身工作業績,而不是所謂的排名。
我該怎么說呢?它確實行之有效。畢竟,在目前規模下,我們不得不發明各種措施來處理大量信息。盡管我搞不明白問題在哪里,但我們的團隊卻可以做到。顯然,如果所有創意都來自于公司高層的話,我們就不會處在今天的這一位置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