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尹汝杰來中國創辦購物導航、搜索網站“幫5買”,在電商項目不受待見的時候,卻高調宣布獲得B輪融資1600萬美元。在此之前,他已經有4次成功創辦購物搜索引擎公司的經歷。
尹汝杰,花名為黃飛鴻,熱愛中國功夫和中國文化。美國斯坦福大學計算機專業碩士畢業之后,他于1998年在美國創辦了全球第一家比價購物網站MySimon,2000年由全球互動傳媒公司CNET以7億美元收購。1999年 又創辦搜索引擎網站WiseNut。2000年,在韓國首爾成立了企業搜索引擎公司 WISEnut,計劃 2015年IPO。2004年,尹汝杰再次在美國創辦比價購物網站Become,目前Become已經發展成為全球十大購物搜索引擎之一;2005年,尹汝杰將Become推廣至日本,Become(日本)也已經發展成為日本第二大購物搜索網站。
在這位“中國通”眼中,中國電商行業存在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流量被三大互聯網公司壟斷,導致電商網站或淘寶、天貓店鋪很難獲得高性價比的流量。在他看來,中國電商網站的市場成本遠遠高于美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絕大多數用戶記不住電商網站的網址,他們只能選擇登錄百度或者淘寶搜索。這導致很多電商網站建立品牌知名度的難度加大。“幫5買”希望通過努力改善這一現狀。
一位韓國人怎么在中國做電商?
做獨立、公正的導購、搜索平臺
2007年,尹汝杰看到中國龐大的電子商務市場后,放棄美國、日本等地的搜索引擎事業,來中國創業。他最初的業務依舊集中在老本行——為電商企業提供搜索引擎技術解決方案。尹汝杰花費三年時間把從美國、日本、韓國帶來的技術進行本土化改造。但最終以失敗告終。
失敗原因在于沒吃透中國電商企業們的想法。他們并不愿意為幾十萬元的搜索服務買單,更愿意自己創建搜索技術團隊。在尹汝杰看來,這跟中國勞動成本相對低以及技術工程師思維習慣有關。因此,他們基于購物搜索技術,轉型到做B2C,幫用戶解決“買什么”和“去哪兒買”的難題。
“幫5買”并非專注比價。“比價只占20%的業務,80%的業務是告訴用戶‘買什么’”。據尹汝杰介紹,“幫5買”更大部分業務在于幫助縮短用戶決策時間。因為中國電商網站多而雜,商品琳瑯滿目,加上返利、比價類網站數不勝數。單純靠比價信息并不足以吸引用戶來到“幫5買”。這時,需要一個更加全面、豐富的購物導航、搜索網站,支持全網搜索。
所以,在“幫5買”輸入一個關鍵字,不但出現有商品信息,還有旅游、景點、酒店、保險等其他信息歸類,引導用戶選擇。隨著越來越多電商平臺和商戶來到“幫5買”,未來,消費者幾乎可以搜索到需要的所有類別的商品。搜索效果的實現,都來自尹汝杰多年在大數據、搜索引擎等方面的技術累積。
尹汝杰敢于增加多個領域的垂直搜索,在于他們不需要花費過多技術成本。“之前在美國、韓國、日本已經積累了多年技術。在韓國做企業搜索引擎時,有2000多家機構客戶,包括韓國政府部門,LG、三星等公司,和上千家電商網站等。所以技術適配性很強”。
由搜索引擎服務商轉型B2C后的初期,“幫5買"的業務跟一淘、360購物、百度購物、網易惠惠等幾家購物搜索引擎公司極其類似。但目前,這些公司要么偏重搜索到獨立B2C平臺的商品,要么偏重搜索淘寶內的產品。拿搜索技術實力相對較強的一淘來說,作為阿里旗下產品,一淘的搜索跟淘寶的站內搜索存在部分重復,并且搜索結果和推薦偏向淘寶、天貓的商品。所以,才出現京東、一淘圍繞屏蔽比價、數據公平等問題掐架的事件。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