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區”)正式掛牌。根據國務院批準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上海自貿區的總體目標包括:政府職能轉變;擴大投資領域的開放;推進貿易發展方式轉變;深化金融領域的開放創新;完善法制領域的制度保障。
對上海自貿區最大的期望或來自金融領域的改革措施,包括利率市場化和資本賬戶開放。其背后的假設是:在自貿區內的金融改革措施將對中國境內的其他地區、金融機構和企業構成競爭壓力,利率市場化和資本賬戶的放開將逐步擴展到中國的自貿區外,上海自貿區將成為中國下一步深化改革的撬桿。利率市場化將大大有助于中國經濟的再平衡,而資本賬戶放開則可以有助于資源優化配置,以及中國經濟的國際化。
上海自貿區在試圖創造一個與自貿區以外的環境完全不同的經濟市場,這勢必帶來所謂的“雙軌制”,比如:自貿區內的利率和自貿區外的利率將會不同,自貿區內的匯率和自貿區外的匯率也會不同,自貿區內外的所得稅率也將有大幅不同。從中國經濟改革的歷史來看,雙軌制或會帶來風險。
比如在1985 年-1993 年期間的價格雙軌制,即國家允許企業在完成計劃的前提下自銷部分產品,價格由市場決定。有學者認為,價格雙軌制為中國帶來了帕累托改進, 即在沒有傷及其他人的利益的前提下改善了多數人的狀況,但也有研究認為,價格雙軌制這樣的局部改革會制造出利用體制進行套利的利益集團,使進一步的改革變得更加艱難。還有,中國的能源企業因壟斷地位而賺取巨額利潤,但資源稅費卻很少。事實上,壟斷企業的存在也加大了收入差距。養老、戶籍等雙軌制的存在也在事實上提高了收入差距。
目前仍然存在的在金融領域的利率雙軌制就導致了套利。因為事實的金融壟斷,較低利率的資金從正規銀行體系內流出,向接受高利率的部門轉移,這就是影子銀行形成的體制原因。
上海自貿區的成立或會增大雙軌制。自貿區利率的市場化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區內外的利率套利。如果資本賬戶放開,則在上海自貿區內外會形成不同的匯率,匯率雙軌制的存在會誘使相關機構在區內外轉移資金來賺取匯率差額。
自貿區的雙軌制或會增大業已存在的收入差距。收入差距的增大意味著:因富人的消費傾向低于窮人的消費傾向,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在變弱,中國經濟的失衡變得更加嚴重。另外,收入差距擴大也帶來社會風氣的惡化和不穩定因素。
中國過去三十幾年的改革思路是以開放來促進改革,即通常所說的“倒逼”機制。上海自貿區的成立其本意也是:通過創立一個按照市場經濟原則運作的區域來推動區外的改革進程,風險在于,舊的雙軌制問題可能沒有解決掉,但有更大和更多的雙軌制問題卻出現了,舊的收入差距問題也因此變得更加嚴重。
另外,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或會引發資金外流,對中國的金融體系和經濟構成不穩定因素。
考慮到“總體方案”中所講到的“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可在試驗區內對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跨境使用等方面創造條件進行先行先試”,上海自貿區的設立會加劇收入差距的風險,以及資本外流的風險或在可控范圍之內。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