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人艱不拆"是美德,但黑馬哥今天還是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渠道常見的10個誤解和真相。
1,上的渠道越大越好。
真相:如果你的體量不夠大,那么大渠道對于你來說,有很大可能只是看起來很美。大渠道的KPI壓力太重,他們幾乎會把90%的流量給1%的明星產品。一些中型渠道會給與你更大的支持——當然,太小的渠道,價值也不大。
2,渠道不給我位置,是我的游戲不好。
真相:參考上條。另外,游戲好不好的定義和渠道推不推游戲的定義并不完全一致。
渠道對游戲偏好的先后順序如下:
1)明星產品。尤其是大渠道要保證行業地位,第一要對得起用戶,黃金位置一定擺的都是用戶認可的明星產品。例如植物大戰僵尸,不用費勁找渠道,渠道也會去追。
2)獨代產品。不用解釋。
3)數據全面達到S級要求的產品。
3,渠道上高DAU低ARPU的產品做的人少,市場空間大大的有。
真相:做的人少是因為不好做。渠道不僅看CYE產品的盈利能力,而且要看快速盈利能力。目前來看,能容忍的最長觀察時間就是半個月了。高DAU對導用戶的要求高,低ARPU的產品不能快速盈利。
當然不是說這種游戲類型不好,只是挑戰會比較大,實力不足的團隊慎用。
另附一個大渠道對產品的基本要求:日自然流量超過500;日收入在該平臺1萬以上;雙周LTV10~15。
4,不管渠道喜歡哪種產品,反正我的游戲質量好,絕對沒問題
真相:質量好還不夠。是否吃量,也就是向該款產品中導量的難易程度,同樣重要,而且往往被制作團隊所忽視。如何讓游戲吃量?可以在微信公眾賬號“游戲葡萄”中回復數字25閱讀文章《質量為王?吃量為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