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能力受質疑
來自股市的壓力不僅令百度深陷“裁員門”,而且由于處置措施的不當,引來了人們對百度領導層管理的能力的質疑。
在2005年初的時候整個公司人數是400人左右,現在是2800人。在一般企業,尤其是高技術行業,很少會出現人員陡增的現象。面對短時間內員工數量的劇增,加之中間的上市,領導層的管理能力經受著嚴格的考驗。
百度的管理團隊,除了創始人李彥宏外,CEO朱洪波于2002年加入百度,之前曾在用友做過集團副總裁;CFO王湛生,2004年9月加入百度,之前其最輝煌的職業經歷也就是普華永道國際資本市場部的合伙人;CTO劉建國2000年初加盟百度之前一直在做學問,做搜索技術研發的;市場副總裁梁冬2005年初出任百度公司副總裁。
從人員架構上看并不缺少什么,可似乎沒有一個人曾經在數千人的大公司干過管理的,唯一可以猜測有大團隊管理經驗的也就是朱洪波了。可在1990年代的用友,又能幫助他積累多少正規公司的管理經驗?
“閃電裁員”事件徹底暴露了這個團隊管理能力。事實上,人們對“閃電裁員”的普遍認識是:百度裁員本身并不奇怪,處理方式卻很簡單,而后的公關反應更是有問題,百度CEO朱洪波在“裁員通報會”解釋此次裁員事件,原因在于“這部分業務的成長性不夠好”,而百度的官方說法則是“一次很正常的戰略收縮”。
目睹此舉,一位前百度公司員工如此告訴本刊記者:“一會兒CFO出面解釋,一會兒又是人力資源的負責人參加網上論壇。官方的解釋語出多門,到后來又責怪他人‘濫用媒體公器’,并抱怨‘不理智的離職員工對百度傷害很大’。這一系列措施使得本來一件并不復雜的事情,卻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迄今都不能完全平息,對百度造成了極大影響。”
在“閃電裁員”事件之前,百度的管理漏洞已是端倪初現,卻未能及時引發百度高層的警覺。這是一起被百度成功“按住”一段時間的案情。2月27日夜,百度女員工萍萍(小名)加班未歸,在公司18層會議室留宿。次日凌晨1點多,公司保安王某刷卡通過門禁意欲對其實施強*,不成后將萍萍殺死。
直到8月22日,百度才正式對這起案件給出回復。然而,在保持半年的緘默期間,百度僅對被害員工做了“適當撫恤”,始終未拿出有關喪葬費、被撫養人生活費和死亡賠償金等后事事宜的處理方案。
在人命關天的重案面前,百度已經表現管理上明顯不足。
禍不單行,“閃電裁員”事件尚未處理完畢,百度又陷入與天極網的訴訟旋渦之中。
9月18日,鑒于百度將天極網“天極下載”鏈接指向與自身關聯網站,天極網起訴百度并索賠3萬元。反過來,百度不僅在整件事情上指責天極“炒作”,不直面回應搜索下載結果的鏈接問題,而是在9月27日,以高于天極起訴標十六七倍的標的(50萬元)反訴天極網不正當競爭。
這與前段百度面對質疑其閃電裁員的做法時,不直面相關問題,反與搜狐公司大打口水仗的處理手法如出一轍。看似在轉移大眾視線,反而使得網上大眾對百度做法的負面評價不斷。
這些都表明百度根本沒有一套危機公關的預案準備,更別說什么相應的策略和方法,可百度這樣的明星公司必然是要面對隨時可能發生的危機事件的。
梁冬的“為難”
值得注意的是,在梁冬擔任專職公關市場工作的副總裁之后,百度的形勢依然沒有扭轉。
一位知情“獵頭”向《IT時代周刊》透露,2004年百度曾經委托他尋找市場副總。但后來,李彥宏選擇了前鳳凰衛視的“名嘴”梁冬。坊間觀察人士指出,梁冬為百度創意的“I”字廣告還是很有味道的。估計梁冬自身的跳槽也為百度帶來了不少明星的眼球效應。可領導一個美國上市公司的市場,就有些難為他了。
搜索網站目前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各種各樣的廣告,看起來似媒體,但它畢竟還涉及很多的信息處理技術。而梁冬以前長期置身互聯網圈外,指望他在短期內完全融入搜索技術圈內,這對他是一個“為難”;其次,梁冬原來做電視媒體主持人,習慣了對著鏡頭一對多地單向傳播。現在是做領導,做領導的第一基本功是溝通,這不僅是指百度公司內部的溝通,更要擅長對外溝通。而作為企業代言人,梁冬應該在溝通中更多是聆聽外界的聲音。但他顯然在這方面也做得不夠。有媒體同行告訴本刊記者,他在一次與梁總的長時間溝通中,說得多的是對方而不是自己。看來聆聽工作對他是又一個“為難”。
近期百度在所涉及的一系列“風波”中的被動局面,公關作用未能得到體現,使輿論層面的失控是顯而易見,梁冬首當其沖受到了外界指責。
面對管理上面出現的問題,李彥宏已經意識到了,并做出了一些人事調整,這包括把梁冬從市場公關副總裁調整為公司創意副總裁。據《IT時代周刊》掌握的百度內部郵件顯示,在致公司全體員工的郵件中,李彥宏已經意識到公關問題凸現百度的成長的煩惱,他認為這些問題尤其顯出文化價值建設的必要性。他還同時指出“梁冬在文化及媒體研究方面的經驗可協助百度的文化建設”。
另有消息傳來,9月底,百度總監級以上員工召開了3天的閉門會議,就近期接連出事展開自我批評和自我檢討,大家一致認為百度在若干領域都有巨大的需要改進的地方,并歡迎媒體監督。
亡羊補牢未為晚,但百度的這些舉措似乎都是被動應付——百度已經為此付出了不少的代價,若沒有對管理體系和架構的反思和改善,這個學費恐怕還得繼續交下去。
此外,百度的官司不斷讓人不禁想起三五年前兩大門戶網新浪和搜狐也是官司不斷。今天,雖然業界的爭吵一刻也沒停過,但涉及他們的官司是鮮有聽到。打過經濟官司的人都知道,不管最后誰輸誰贏,多半的結果都是兩敗俱傷。況且,涉及互聯網技術和知識產權,商業競爭等方面的官司,由于法律本身都是在發展完善中,很難有一個簡單準確,使得雙方都心悅誠服的判決結果。而煩惱的增加是必然的。百度正在重復著國內互聯網前輩們成長的崎嶇道路應該不是巧合,百度訴天極網消息傳出的當天,百度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的股價就下跌了1.37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