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百度當檢討
2006年8月24日百度發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05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財報,報告顯示,百度第二季度總營收為人民幣6970萬元,同比增長188.6%;凈利潤為人民幣1210萬元,同比增長625.5%。
百度還在快馬加鞭地前進,但是它賴以生存的廣告市場能否繼續維持其如此高速的增長,已經成為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此外百度在中文搜索市場上近乎壟斷的地位及其對市場的過度開采也讓整個行業整體受損。
貧瘠的生存土壤
李彥宏清醒地意識到,中國市場還很不成熟,很弱小,可恰恰在這樣一個幼小的市場上,百度這位中文搜索的霸主,并沒有在培育市場上下功夫。看看百度上一些熱門關鍵字的搜索結果就明白此言不虛。
平板電視——只有5個付費的推廣競價客戶,占可售廣告位的50%。廣告主是TCL、LG、松下、索尼。基本上是在做個別相關產品的品牌宣傳,而更直接接近消費者的渠道零售商國美、蘇寧等無一參與。
護膚用品——只有半數的廣告位被售出,而占據這些位置的盡數是卓越、eBay、阿里巴巴、淘寶這類互聯網公司,行業“統治”者,如寶潔、屈臣氏、強生等均未在其列。
冰箱——只賣出了三個競價位。
轎車——這個應該是廣告投放最大的商品/品牌之一,也只有別克、沃爾沃和標志三個品牌廠家購買了競價位,更多的汽車品牌不見蹤影。
mp3播放器——在賣出去的4個廣告位中既看不到愛國者、紐曼等國內名牌,也不見三星、蘋果等世界名牌以及它們的分銷商,而是購物網站居多。
這組數據從側面反映出:在國內傳統企業并沒有把搜索當作其市場傳播的主要手段,當前網民的購買力和影響力都還不足以吸引那些廣告主力軍在網絡搜索上做大的投入。
搜索廣告市場顯然還需要更多地培育,只有有賴以生存的公司才可以有長久發展的動力,但是似乎百度并沒有把精力放在這里。
他們的研究焦點完全放在了對現有上網人群的發掘和鎖定,更多強調的是搜索廣告模式,與傳統廣告的比較優勢,例如:多么精準,多么直接,多么高效,多么廉價。
2006年互聯網大會上朱洪波講到:pagetargeting、sitetargeting、affiliatetargeting。這個演講不可謂不專業,但他告訴大家的是搜索廣告有多少種,多么經濟高效。可是,如果瞄準的客戶都不是能為我們帶來大生意和高附加值的大廣告主,再準確都無濟于事。
業內一知名人士就此指出,“當你炫耀般地講述了你那聽起來新穎高深的名詞后,你沒有想一想你的目標廣告主聽得懂嗎?”
一位在某知名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工作的業內人士指出,他們的業務很依賴互聯網的廣告推廣,包括搜索排名這種形式,但為了實現精準和經濟,盡量避免無效點擊和競爭的考慮,他們的投放操作非常復雜。幾乎要一個互聯網的專業人員,每天守在操作平臺上維護數百個關鍵詞,調整競價。同時,為了搜索的有效和排位,網站本身還要做大量的優化工作,可他每月在一個搜索引擎的投放不過幾萬元。這讓那些每年投放千萬級,甚至上億規模的傳統行業大廣告主們很難介入。
現實的情況是,傳統的大廣告主并沒有被百度說服。
創新還是模仿
7月13日,就在閃電裁員的同時,百度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了“百度世界”展示會。上千人期望看到百度上市一年后帶來驚喜。
根據時間表,會議議程應該是9點開始,12點15分結束,推遲開始了差不多30分鐘不說,不到12點就結束了。會上除了幾個請來的嘉賓,就是幾乎所有百度高管的自我介紹的套話。好不容易盼來發布一個新產品“百度空間”,看起來也卻像學習MSN的“空間”。
著名互聯網分析人士Keso對此毫無隱諱地說:百度空間是一個模仿的產品。
事實上,百度上市一年多來,雖然在納斯達克上創造了諸多奇跡,但除了中文搜索方面在現有的領地內掘金外,未見任何拓展的舉動。這是因為李彥宏認為,任何一個搜索引擎的成功都不是因為操作者資金實力雄厚,而是因為他們專注于技術,專注于把用戶體驗提高。而一旦這些公司開始多元化、進入門戶領域或者做其他的事情,最后很多都會失敗。
但專注是否就能夠保證成功也值得懷疑,Google這個全球搜索行業霸主多元化發展的成績似乎能夠給百度以啟示。
Google以搜索起家,它以此為出發點一直在不斷創新,研發新的服務產品和項目。現在Google的業務已經涉及衛星搜索、即時通訊、網絡交友、網絡日記等互聯網的各個新領域。2004年4月1日,Google悄然推出了1GB的超大Gmail郵箱,一周年之后,Google又突然將Gmail擴容至2GB,因此Gmail推廣的速度相當快;此外Google桌面搜索已經裝到了上千萬用戶的電腦上;財經頻道對上市公司股市表現及其相關資訊的聚集和展示已經讓部分用戶不再使用雅虎的相應服務;正在試用的GoogleEarth更是讓人愛不釋手。Google發展的咄咄逼人,甚至讓微軟坐立不安,將其定位為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
雖然在中國市場的目前表現還很讓人感到意外,但是沒有誰能夠懷疑Google的實力和未來。其大中華區聯合總裁之一的周韶寧在互聯網大會的發言和訪談中稱:我們在乎市場份額,更在乎用戶體驗,中國的路還很長,發展僅在初期。幾乎是同時,其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李開復在廣州告訴《IT時代周刊》:“搜索不是Google的使命,我們也不會和競爭對手去爭搶市場份額。”在李開復看來,Google的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讓人人可用,人人受益”。
的確,如果百度沒有新的突破,只有單一的中文搜索盈利模式,不去開拓市場,積極創新,就很難支撐企業的快速持續發展,滿足投資者的收益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