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子少年”在北京
從三里屯酒吧到星巴克咖啡再到五福茶藝館,穿梭在動靜之間的人們在充分地享受著生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進了茶藝館,無論聯絡感情還是談生意。坐在幽靜質樸的五福茶藝館里,品著香茗,耳邊飄著若有若無的音樂,整個人都會被一種脫俗和雅氣裹住。從打架斗毆到掀起京城餐飲業懷舊之風再到第一位京城茶藝人,段運松可謂一路摸爬滾打而來。
“閑逛斗毆做買賣,抽煙喝酒談戀愛。”這句“打油”詩經典的概括了段云松18歲以前的人生;為此;他被學校開除了學籍,也被憤怒的父親開除了“家籍”——將他的名字從戶口簿中撕掉。
做工程師的父親和做經理的母親從小就給段云松設計好了“上大學、出國、做高級知識分子”的人生規劃,可段云松從沒按父母設計的游戲規則出牌,他對商業的興趣遠遠大于讀書,讀初中時就開始做生意賺錢了。而更多的時間,他則游戲人生,儼然一個“問題少年”。
老實說,上學時我不是個好學生,初中時,每到元旦前我就開始倒賣賀卡,我分給各年級的壞孩子每人十張賀卡,讓他們到護士學校宿舍去賣,三毛錢進的賣一塊,一百張就能賺七十塊錢。上學時,我騎著三輪車帶上五十條紗巾,等下課了就在校園里賣。初二時,爺爺去世了,父母回老家處理后事時,我就在家組織一幫孩子去賣萵筍,后來鄰居告訴了我媽。當我在夢中喊著“瞧一瞧,看一看!”時,我爸過來從床底下翻出一桿秤來,他和我媽都很傷心。身為工程師和經濟師的父母決不允許他們的兒子變成小販子?粗麄兊膬鹤诱鞝C著卷發,穿著喇叭褲,嘴里叼著煙卷兒,喝二鍋頭,交女朋友,和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閑逛、打架斗毆,做小買賣,父母為此傷透了心。
放假時,我晚上在東四夜市賣油炸鵪鶉 ,白天幫著開小賣部的哥們兒賣煙,還騎著三輪車從塔院到紫竹院去進醬油、汽水。高三那年大年三十,我四點鐘就起來,推著爐子、兩百個碗和過橋米線到地壇廟會去賣,走了近三個小時才到,結果還讓火把頭發燎沒了,賣了一百碗賺了九十塊錢。
我知道了周末的韭菜比油菜好賣,香蕉見風就發黑。當然,這些都是從經驗中得來的。而我的學習成績一直不好,每周六學校廣播處分的名單里準有我,初三的模擬考試不及格,回家后,我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躺在床上,我清楚地記得,當時,我媽站在那兒看著窗外,我知道她在哭。過了一會兒,她說了一句‘我真不知道明年的今天你能干什么!’,我一愣,深深地被刺痛了,一下子就坐了起來,我只說了一句話‘ 您放心吧!’。從那時起,我開始拼命地學習,我從全年級倒數第三名沖到了正數第十三名,考上了高中。爸媽高興地在十幾平米的小屋里請了兩大桌。后來,我學習又放松了,結果,大學沒考上,我失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