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德意控股集團創業15周年。十幾年的時間,能從兩個人,3000元初創資金、12平方米的小店鋪,發展到今天擁有3000名員工,年銷售額達20億的現代企業集團,其創始人、董事長/總裁高德康的回答是:追求卓越,成就夢想。
“追求卓越”要具備哪些絕對品質?“成就夢想”又要做好哪些準備?什么樣的人更適合創業?創業又有哪些規律可循?如何在一開始就盡量規避可能的風險?本文結合德意的創業歷史,一一解讀。
高德康:什么樣的人更適合創業?
記者:從個性上講,你認為什么樣的人適合創業?
高德康:自信,善于挑戰自我。這種挑戰型表現為他不會太安分,不會太安于現狀。他一定想去做一些“破”的工作,在“破”當中去尋求“立”。
除了這種性格以外,當然還要具備一定的能力。知識倒顯得不那么重要了,我相信絕大部分創業者,他在下決心下海的時候,事實上他的知識都不會準備得很充分。
記者:主要靠實踐出真知。
高德康:對!他一定會帶有很大盲目性。事實上假如經過方方面面知識的培育,這樣出來的創業者通常不成功。比如說學院里面的教授,教的可能就是經濟管理,但他并不一定成功。這說明很多的知識、經驗來自于實踐,而不是來自于課本。拼搏精神與挑戰的魄力,是創業者需要具備的絕對品質。
記者:在創業之前,年輕人要做好哪些準備?
高德康:我想,要首先問清楚自己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我是誰?你是誰?你能最大程度地承受創業初期難以想象的艱辛嗎?你能忍耐無限長的時間里看不到任何回報的煎熬嗎?你能抵住成功到來時種種不可預見的誘惑嗎?你能時刻保持一種積極進取清醒警覺的姿態嗎?太多的問題需要你坦誠地回答自己。
第二個問題:在國家發展中我將扮演怎樣的角色?我要承擔怎樣的社會責任?
許多年輕人投身商海首先想到的是實現夢想,然而夢有格局的大小,創業之始就要想好你扮演的角色,只是一個一般意義上的產業者、大老板,還是一個立意高遠,參與國家發展建設的企業家?這二者的本質區別就是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不同。往往你的立意與你所承擔的社會責任的大小,與你企業發展規模的大小成正比,也與你創業之路的曲直程度成正比。
確立了道,我們來問自己第三個問題:我是否具有戰略眼光?
1998年是德意的“變革之年”,當時我們的年利潤500萬,日子過得很好。但是在一次去歐洲的考察中,我發現了一臺全新的革命性的嵌入式燃氣灶,是抱著過去在家數錢?還是否定過去開拓未來?那年春節我把自己關在屋里想了7天,第8天的時候,我宣布:對過去說不!在舍棄的同時,我們同時做好了打硬仗的準備,而因為時間、機遇、人、產品、策略等各方面都抓得很準,變革那幾年產值不僅沒有下降,還成倍增長,中國的燃氣灶具產業也由此被我們改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