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上午,褚時健都要來廠里走一遭。負責裝貨的工人們說,這個老頭沒有名人的架子
最忙碌的一天,從果園運出去的橙子達130噸,整整動用了9部東風牌大貨車
褚時健,這位大名鼎鼎的企業家,煙草業曾經的符號性人物,如今卻在哀牢山下種起了橙子,且越來越紅火。
褚時健為何選擇在“紅塔山”的產地玉溪重新復出,這塊土地帶給了他什么,當年在煙廠的管理經驗對農民們有效果嗎?
2009年12月10日,褚時健在果園里主要做了兩件事情,一件是和下屬商議如何解決來年可能面臨的供水不足,另一件是果園首次發現兩名果農監守自盜,大家討論是不是應該將他們開除。
褚時健的果園越做越大,2008年的純利潤是1800萬元。2009年,它的產量比頭年提高了一千余噸。這個帶著強烈褚時健精神色彩的果園,走到了其8年以來的頂峰。
首次實現股東分紅
2008年,一家雜志結合改革開放30年背景,做了一期題為“30年失蹤者”的策劃,其中一篇文章說,褚時健等人是中國國有企業體制改革歷史進程中的犧牲品和失蹤者,他們“一時風光,永久寂寞”,“他們的犧牲為后來者插上了一個此路不通的標志。”
褚時健再次走進公眾視野,是從今年2月開始的。那段時間,褚時健和妻子馬靜芬曾多次探訪昆明的橙子市場,而昆明的水果商們,也機敏地打起了“褚時健”的品牌。雖然備受爭議,但在云南,尤其玉溪地區,褚時健深得人心。
馬靜芬說,老伴搞果園,是想證明自己之所以成為一代“煙王”,不單單是因為云南煙得天獨厚的優勢。褚時健自己卻說,開始搞橙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消磨有生之年的余暇時間,只是后來才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2009 年12月7日,在他的外孫女、事業接班人仁書逸女士的帶領下,我們再次拜訪褚時健。他住在玉溪市區的一片別墅群,保姆開的門,馬靜芬正坐在沙發上擺弄著一 堆牛骨頭,她準備將它們制作成一個可以按摩的錘子。褚時健在客廳里來回走動,白襯衫、寬褲子,這是他最常見的裝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