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段多年前的回憶錄,按說早已不算新聞。但這個與億萬富翁潘石屹有關的故事,卻揭示了“富人之所以為富人,窮人之所以為窮人”的秘密。對廣大創業者來說,其中的啟示永不過時。
講述這段回憶錄的是一個叫李勇的打工漢。26年前,他和潘石屹在深圳的南頭邊關相識,走深圳、闖海南,一起挑過磚,成了一對共患難的“苦友”。然而,如今的李勇仍然輾轉各地打工,而潘石屹早已成為SOHO中國董事長,2013年,他與妻子張欣的身家高達36億美元。
鉆過鐵絲網搬磚
李勇是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楊家鎮人,高中文化。1987年2月,21歲的他到廣州打工,可一直沒有找到正式的工作。7月底的一天,他到深圳南頭邊關檢查站碰運氣,卻沒有邊防證過關。
他在南頭關口徘徊時,一個與他年齡相仿的人拉著他找了個“蛇頭”,各交了50元后,從鐵絲網下面的一個洞爬了過去。李勇當時還心痛花了50元錢,同伴卻興奮叫道:“深圳,我潘石屹來了!”
李勇細問之下才知道,這個大他三歲的潘石屹是甘肅天水人,居然是從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經濟改革研究室辭職來闖深圳的!
兩人越聊越投緣,很快就以兄弟相稱。
一個多星期后,兩人只剩下5元錢,仍沒找到工作,只得到布吉鎮一家工地挑磚,每天10元,晚上加班每小時1元。
一個月后,兩人領到了350元工資,潘石屹決定離開。李勇戀戀不舍:“一年可以存好幾千元呢!”潘石屹勸他:“老弟,只要我們找到更好的機會,不要說幾千元,就是幾萬元,也不值一提!”李勇這才決定跟潘石屹走。
推銷電話機的紙條
1987年11月,兩人應聘為深圳市福田區正泰貿易公司的業務員。公司主要銷售電話機,底薪200元,按業績提成。
可兩人不懂粵語,普通話中口音又重,業績始終上不去。一次,他倆到一家公司推銷,對方怎么都聽不懂,干脆惱了:“你們普通話都不會說,搗什么亂?出去!”李勇漲紅著臉扭頭就走,潘石屹卻掏出筆和紙,飛快地寫道:“我們是推銷電話機,而不是推銷普通話,我們的普通話說得不好,但電話機的質量很好!
對方接過一看,不由點了點頭。5部電話機就這樣賣出去了。
漸漸地,兩人打開了局面,月收入漲到500多元,潘石屹還因為點子多,被提拔為業務經理。
李勇至今記得,海南建省的消息傳來時,潘石屹拿著報紙,滿臉激動:“我們一起闖海南吧!”
李勇大吃一驚:“潘哥,去海南人生地不熟的,每月能掙五六百元錢嗎?”潘石屹卻說:“你放心吧,海南剛剛建省,機會多的是。我們去,一定不會錯!”
1988年5月底,兩人各自帶著1000多元的積蓄到了?。
毛遂自薦當廠長
然而,相比深圳,經濟極其落后、人滿為患的海口,想找到一份工作絕非易事。
三個月過去,兩人已經身無分文,只好找到海口市東英鎮的一家磚廠。
豈料磚廠的王老板認為他們穿得清清爽爽,“一看就不是做磚的樣子,走吧!”
潘石屹卻挽起褲管往黃泥中一站:“我這樣像做磚的樣子了吧?你放心,只要來了磚廠,我們就不會比其他人差!”老板來了興趣,收留了他們。
磚廠建在山上,不通電,只能點煤油燈照明,挖土、和泥……所有工序全靠人力,一天下來累得要命。
20多天后,潘石屹扛不住了。他徑直找到王老板,提出如果自己當廠長,工地混亂和效率低下的問題全都可以解決。
李勇覺得潘石屹膽子太大,潘石屹說:“他如果答應,我覺得我能管好;不答應,我也不會虧什么。但不試試,怎么知道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