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節省出的效率
主人公:徐東華 張麗莉
感悟:“也許多少年之后,我們的后代就沒有什么資源了。環保就是現在最大的時尚,這比買名牌包包還要時尚”。
相比前文提到兩位主人公的精打細算,這對夫婦的“養錢”效率之道,竟緣于女主人的環保意識!
“男人在外邊闖蕩,家里的瑣碎事情當然是我做主了,我這樣的環保主義者潛移默化之間已經成功的把婚前大手大腳的老公打造成了一個具備節儉、環保雙重美德的人新好男人”,張麗莉對于她的這番“成果”很是驕傲。
結婚之后第一次在家里招待朋友,老公就發現家里沒有一次性紙杯,老婆告訴他,一次性紙杯不環保,家里已經準備了很多洗得干干凈凈的精美玻璃杯待客;搬了新家裝修房子,老公很喜歡那種玻璃質地一體成型的洗臉池,結果被老婆制止,因為老婆告訴他,這樣的臺面會讓水直接流走;兩個人第一次逛超市,老婆就拒絕了收銀員提供的塑料(6700,-265.00,-3.80%,吧)袋,而是從包里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環保購物袋;而老公收到的第一個禮物,就是一雙銀質的筷子,因為老婆告訴他,外面的一次性筷子不僅要收費,還很不環保。
在外人看來很節儉的張麗莉是中國康復研究中心的一名病房護士,老公徐東華在一家跨國公司任職,兩個人擁有一份不錯的收入。而張麗莉則覺得 “因為環保而節儉,并沒有什么不好,我也很樂意享受這個節儉的稱號”。
他們家中很少同時亮起兩盞以上的燈,而且全部使用節能燈泡;充電器上的小紅燈雖然不起眼,但是當家中沒人時還是要關掉;冰箱放在比較陰暗的地方,因為這樣比較節能,每次開冰箱時候都要想想還有什么是可以一起拿出來的,為的是少開幾次冰箱;洗澡之前放的水都要用盆收集起來,可以用來擦洗桌面沖馬桶……這樣讓他們成了鄰居中的節能冠軍,水和電都要比別人省的多。
環保也為生活平添了許多樂趣,正是這些樂趣才使得環保得以堅持到底。比如家中的舊報紙,每到月底就會打包賣到廢品收購點,額外的一點小小收入讓兩個人很是開心,每次都要捆的結結實實。然后還要和收購點的“不公平秤”討價還價,多爭取的一兩塊錢不是目的,討價還價中找樂子才是,甚至為了讓廢舊報紙多賣些價錢,老公還曾經動過給廢報紙注水的念頭,結果被老婆及時制止。每每回想起這件事兩人總能開心的笑起來,月復一月的賣舊報紙就成了慣例,沒有一張報紙被浪費掉。而兩個人在外面吃飯時,也從來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都用自己自帶的銀質便攜筷,然后把喝完的飲料瓶子帶回家,攢到月底賣給廢品收購點,有時候還要算算賬自我安慰:“一頓飯50元,一個瓶子0.5元,相當于打了一個9.9折”。老婆喜歡購物,每次見到好看的環保購物袋都會訂購一個,平時研究一下有關環保的知識,居然也成了別人裝修房子時候的“環保顧問”,經常給別人傳授諸如“選用的木地板可以切一小片放到水里煮一煮聞聞有無異味”等等小竅門。
張麗莉這種細致入微的環保意識,不僅為家庭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更將兩人的收入實實在在的“養”了起來。比如,老公一直念叨著想買一輛車,張麗莉笑嘻嘻的遞給他一張公交卡:“為了環保,還是綠色出行吧”。在張麗莉的眼中,開車不僅不環保,而且車更是一種純粹的消費品,對于目前兩人的工作性質而言,在北京這樣擁堵的交通環境下,車并不能帶來更大便利!結果省下的買車前,兩人用于買房投資。如今一年多下來,房子增值的收入早已超過當初想買的那輛車的價錢了!
節儉的3個錦囊妙計
文/鄭莎
“兜里有了錢,你不但變得聰明、英俊,連唱歌也讓人聽得舒服。”這句猶太諺語雖不免夸張,不過卻多少反映了現實人們對財富的認同感。而當我們向往財富,卻不得而至時,節省則成為最有效的途徑。在當下這個投資機會不斷涌現的時代,節省的資金則有機會在理財 (資訊,論壇,產品) 投資中發揮最大“錢生錢”效率,誠如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說的英國諺語“節約便士,英鎊自來”。
當然,在當下這個經濟發展空間多元化的時代,我們所提倡的節省不是簡單的“省”,畢竟節省的目的是為了更有效的提高金錢效率,而不斷提高金錢效率的終極目標則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讓自己和家人更加安穩舒適。如果為了一趟出租車費、一頓飯錢,甚至一杯咖啡,都要精打細算、心機用盡的話,似乎背離了理財 (資訊,論壇,產品) 的初衷。那么,怎樣的節儉生活才能在不降低生活水準的前提下,讓錢變得更加有效率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