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花每一分錢。每一分錢都應有目的。
沖動消費、沒計劃消費是財富積累的大敵,這也是為什么西方國家很多人債臺高筑,在美國,這甚至成為引發次債危機的一個引爆點。在日常的理財 (資訊,論壇,產品) 生活中,不妨列個預算,計劃每個月花多少,每年花多少。這樣長期堅持,其實積攢下的不僅僅是財富,更是一種人生發展的記錄。對于這一點,投資大師巴菲特則是很好的例證,巴菲特自稱其每一分鐘都將拜成兩半花的。在其擁有第一個孩子時,雖然巴菲特當時已經相當富裕了,但他還是沒有掏錢給孩子買床,而是給他借來一張嬰兒床。
不要因為便宜而買!
這是富蘭克林的名言。雖然美國很多廣告都打出the more you buy, the more you save(買的越多,省的越多)。然而,你花的總價錢也越多。結果發現買了很多沒用的東西,因為很多東西就根本沒用幾次。相反,需要什么,買什么倒是個不錯的準則。“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消費觀
馮侖在其《野蠻生長》中就談到,花錢更要講藝術!花錢的藝術就在于你花了錢能否增加自由,增加快樂,增加安全感,增加被尊重的感覺,增加一種個人自我實現的感覺。所以,節省也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在花錢與幸福之間要找到一個點,在自我認同價值得以滿足的地方做做省與不省的衡量。
投資,積極研究投資。
節省并不意味著過度封閉資金。在現代社會中,資金只有在“活動”中才有機會,用節省的錢適度投資長效金融工具就是盤活資金。當然,這不是說你馬上把錢拿出來投入股市,或買房子。要先研究,要定期花時間、多花時間研究投資。畢竟,投資是門專業要求很高的學問。對于工作幾年,有點積蓄的人,每周花上幾個小時研究投資,還是很值。任何投資都有風險,而只有理解風險,才能承受“計算過的風險”。
TIPS:當下節儉的3個錦囊妙計
錦囊1
記住:過分使用信用卡 (資訊,產品,論壇) 會讓自己永遠成為“負債人”———除非老爸是銀行 (資訊,論壇) 行長。每一筆信用卡上的透支金額都要按時還清,最好是辦一張透支額低的卡。在辦卡前要“貨比三家”,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銀行。如果搬家,切記要通知銀行自己的新家地址。記好信用卡密碼,把不用的賬號通通取消。
錦囊2
在開辦常用的賬戶前要謹慎。相對來說,小的銀行一般反而會提供好的服務。問清楚銀行的出納員是否要交納押金或者其他費用。同時,問清楚借記卡的利息怎樣計算,自動取款機上的交易是否要收取費用等等。
錦囊3
辦一個儲蓄存款賬戶。自己根據實際情況設定存錢的計劃,每個星期都要存一定的金額,哪怕很少也可以。要養成習慣并堅持下去。到一定的時候,存款賬戶上的金額往往會讓自己大吃一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