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紐約證券交易所創立時掛牌的上市公司,目前碩果僅存的是GE。但是,看一看現在的GE與發明家愛迪生創立的GE,業務范圍毫無共同之處。除了公司名稱沒變,幾乎什么都變了。
現在的企業家都在談要做百年企業,GE就是百年企業的典范。GE之所以能夠成為百年企業,就在于它在每次環境變化的關鍵時刻重塑金身,把握了變化的方向感。
“方向感”比“創新”更重要
“方向感”是一個比“創新”更重要的詞語。當企業家談創新時,可能是為了創新而創新,是失去方向的創新。有了方向感,創新才有價值。
第一次聽說“方向感”這個詞,就被簡單的三個字征服了,更何況說這句話的是一個飽經滄桑企業的老總。為了讓我理解這個詞,這個老總講了幾個故事:
故事一:在中國革命處于低潮時,黨內出現了質疑“紅旗到底能扛多久”的聲音,毛主席特別撰文,發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強音,及時把握、引導了黨的方向。
故事二:紅軍長征途中,當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匯合時,張國燾提出向西走,毛主席提出北上奔赴抗日前線,毛主席得到了將領們的擁護。又一次在關鍵時刻把握了方向。
故事三:中國人民解放軍打到長江邊時,有人提出“劃江而治”的方案,國際社會也給中國共產黨施加了很大的壓力。毛主席在此時果斷提出“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響亮口號,再一次把握了方向。
這位老總的觀點是:作為一個決策者,每當面臨關鍵時刻,一定要有方向感。方向錯了,一切都錯了。
康師傅憑什么從成功走向成功
臺灣魏氏四兄弟1988年到大陸創業時,做過他們熟悉的食用油,也推出過“康萊蛋酥卷”,這些產品都因為太超前而失敗,差點讓魏氏兄弟血本無歸。直到一次出差時,魏應行發現一同搭車的人對他從臺灣帶來的方便面十分好奇,經常有人圍觀甚至詢問何處可以買到。魏應行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市場的巨大需求,把握了創業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