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發微博私信給我:“如果用一句話來形象地描述一下打工和創業的區別,先生會怎么說?”你看,微博給我們生活的改變就在這里,一切都變得簡練起來,連回答問題都只能用一句話。我的回復是:“如果用旅游來做比喻的話,打工像跟團游,創業則像自駕游!
下面就以我曾經的一次西藏自駕游為例,說說創業和自駕游的高度相似處:
1、目的地
對于自駕游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這趟旅行最終目的地到底是哪里。自駕游的目的地對應到創業來說,就是創業的目標。目的地或目標,是一切的大前提,是制約其他因素的基礎。比如要去西藏,由于路途較遠、地理氣候較為惡劣,對于車的要求、同伙的要求、準備物品的要求,都是去其他地方不太一樣。創業亦是如此。
2、責任感
對于跟團游來說,你只要照顧好自己,別的都不用你操心了。自駕游則不同,什么都要自己親歷親為,尤其是一車人的身家性命都掌握在你一個人手里,在川藏線上,有好幾處十分險峻,不注意就可能車毀人亡。同理,打工和創業的責任感、使命感都不同。對于打工來說,最重要的是你跟對人,跟誰干。民初名妓小鳳仙,要是找個民工,掃黃就被掃走了;她找蔡鍔,就流芳千古;要是跟孫中山,那就是國母。跟團游要跟對人,自駕游則要讓別人感覺跟對人了。
3、同伴
選擇自駕游的同伴,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以人數舉例。從北京到拉薩,將近4000公里,一個人肯定是不行的,兩個人是可以的,三個人則是最佳。三個人的分工是:一個駕駛員、一個副駕、一個在后排座休息。需要說明的是,副駕也是特別重要的,有過長途自駕經驗的朋友肯定深有體會。然后三個人的分工輪流替換。當然,人數也要視車況而定,普通五座車,三人最佳,四個人也多了,因為休息不開。
創業團隊也是三人最佳。一個人太寂寞,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兩個人長久搭檔,最容易產生矛盾,因為遇事難免產生分岐,這個時候,誰聽誰的呢?多少鐵哥們,雨打風流創業中。三個人是最佳,就像三腳架,是最穩定的結構。
4、路書
所謂路書,就是詳細的自駕車旅行計劃,也可以說是自駕車旅行的腳本。好的路書,要求有每天詳細行程安排,行車路線(包括途經的地點、里程、道路特點等),最好還有途經的景點風光簡介、食宿安排、天氣狀況等。
確定要去西藏了,走哪條線好呢?青藏線?川藏線?新藏線?沿途的景點都去哪里?創業也是這個樣子,確定做電子商務了,怎么做呢?賣別人的產品,還是做自有品牌?在淘寶上賣,還是搭建自己的平臺?
5、導航
俗話說,大海航行靠舵手。那么,問題來了,舵手也迷路了怎么辦?一個靠譜的導航儀,實在是太重要了,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冤枉路。
創業的時候,能像自駕游一樣,準備導航儀嗎?答案是:能。導航儀是什么呢?是你的前輩、你商業模式的先行者、甚至是先烈,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你的智囊團、你的顧問。
個人英雄主義的年代,摸著石頭過河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