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爾奇:我覺得中國企業的管理方式,好像是以家庭為基礎的家庭式的管理,將大家聚集在一起,共進共退。而我個人是完全看業績的,我認為對公司忠誠只是一小步,如果要在公司內部提升員工的話,首先要看的是業績,而不在于你到底在公司干了多久,其實對我來講,對公司的忠誠沒有業績重要。
我對于中國公司有這樣的想法:我希望看到他們不斷地將員工的業績放到最前面,如果要評估員工的話,用開誠布公的方式進行,經理必須告訴他的下屬:你的工作是否讓我滿意,或者是你的工作確實不怎么樣,讓我失望。通過這樣的做法,公司里面的每個職員就會知道自己在公司中扮演怎樣的角色,知道自己目前的業績表現以及職業發展的軌跡,并鼓勵他為實現業績目標而做到更好。
正是因為開誠布公地來談論業績,所以在人才劃分以及涉及人員淘汰原則的“20、70、10”的方法也完全是公開透明的。同時對于“最好的20%,中間的70%和最差的10%”又是一個動態的評估過程,每三個月、六個月或者是每年都要重新進行一次評估。
在這個過程中,我會給你一些選擇,給你漲工資,前提是你表現得好。如果你在70%里面,我會告訴你提升的空間,如果你是10%中的話,你就會有危機感,就會想辦法來改進。關鍵是我們要開誠布公地對待這些問題。
對于中國、泰國、印度尼西亞、日本的企業來說,在我工作的三十年時間內,我聽到很多人告訴我們,我們的文化不一樣,是一個家庭,是相親相愛的,但是我覺得這并不應該是考慮的重點,因為有一些放之四海皆準的原則可以跨越文化。比如在GE中國的分公司里面,有2.5萬名員工,這些員工都很清楚地知道,他們要拿出最好的成績,而不是靠人際關系。人際關系會阻礙我們做正確的事,你的工作就是將這些清理干凈,讓這些人際關系不會影響到我們做正確的事。
同時,不要總是介意忠誠度。我們了解績效的時候,總是講忠誠的話,將是一個障礙。你覺得這個人是一個很好的可以長期效力于你的經理是不夠的,必須要看他們的業績,如果公司要成功的話,就要確保公司上下都能夠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能夠做得更好,能夠像鷹擊長空一樣,向上發展,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向上發展,而不是僅僅給他一個溫暖的家,要讓他在這里干一輩子,這樣做是不夠的。
我們都有自己的管理哲學,關鍵的問題就是,在每一種文化中要尋找合適的管理方式,對我來講,績效或者是業績比他工作的時間的長短要重要得多,我希望我的員工知道,我愛他們,但是他們必須要能夠拿出成績來,他們要能夠表現好,如果他們表現好,他們就會得到獎勵、得到晉升,這是很公平、很透明的,我會獎勵那些最好的人。
《中國經營報》:在中國公司里,挑選繼任者和領導者正成為企業的一個戰略性課題,能不能談談你挑選領導者的一些框架或原則?
韋爾奇:公司要挑選領導者,肯定需要一些框架,確保領導人符合這個框架,每個企業家有自己不同的方法,我用的就是“四個E加1個P”。
第一個“E”是Energy,就是要充滿能量,因為在競爭力非常強的市場,只有充滿能量,才會有足夠的動力帶動企業的發展。
第二個“E”是Energize,就是要有能力激勵別人,一個人光有能力,別人不喜歡你,不喜歡跟你合作,也不會把事情做好。所以第二個“E”就是激勵別人,讓他們每天愿意工作,每天下午五六點不愿意下班,下班后就感覺沒有生活意義了。
第三個“E” 是Edge,就是膽識和決斷力,要有棱角,果斷地跟別人說是,還是不是,例如我不喜歡唯唯諾諾的人,希望你果斷地告訴我到底是是還是不是。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