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360的沖擊,百度也許在各個方面會重新審視自己,爆發出新的活力。在這個意義上,李彥宏應該感謝周鴻祎。
百度真正需要思考的不是如何去“絞殺”和“對峙”,而是在面向未來時,當搜索已經注定是系統性戰爭時,如何面對產業生態系統的變化調整自己的定位;如何開拓移動領域的“新邊疆”來拱衛現有模式和市場份額的安全。
對于一直被360纏斗的騰訊,同樣如此。
“騰訊需要反思這場戰爭(3Q大戰)……騰訊的業務線和對手太多了。你是個巨人,一個小指頭伸出來,對小公司就是泰山壓頂。你讓更多的人有飯吃,不是壞事。”當時3Q大戰行至“艱難決定”,讓用戶二選一,傅盛與時任騰訊網科技中心總監的程苓峰有上述對話。在傅盛看來,要想成為真正的領袖,就必須考慮帶著大家一起跑。
如何避免重蹈快消行業弊端,確定商戰邊界,讓整個行業健康發展也越來越成為所有人關心的問題。好在法律以及相關監管機構的適時出手,讓我們看到了市場之外的力量。
9月4日,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發布消息稱,發改委價監局近期已經對電商“價格戰”展開調查,發改委價監局初步調查認為,價格戰過程中,有電商的促銷宣傳行為涉嫌虛構原價、欺詐消費者。
另外一個消息是,9月18日,騰訊訴360“扣扣保鏢”涉嫌不正當競爭案已經在廣東高院開庭。
“法律的精神并不只是要懲罰犯罪,更加重要的是要預防犯罪,而預防犯罪最好的方法就是有足夠阻嚇作用的懲罰。”中國互聯網協會政策與資源委員會專家成員于國富律師就認為,通過一個個案例,能夠讓違法者“怕”了的懲罰,才能夠更加好地規范行業的發展。
或許讓法律的歸法律,讓市場的歸市場,這才能終結亂局,成為最終的解決之道。
從“零和博弈”到“競合”
開放是救贖之路嗎?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我將把我在這些會議上的所見所想呈現在這里,以幫助你了解中國最優秀的互聯網公司對過去、現狀和未來的反思和謀劃。”《福布斯》中文版副主編尹生這樣記錄他親歷的“騰訊再造閉門會議”。
從2011年2月21日起的隨后一個多月里,騰訊計劃舉辦10場閉門會議,邀請各個視野的杰出人士,為騰訊新戰略制定獻言獻策,對受邀者騰訊只有一個條件:必須能夠放開包袱,向騰訊提出任何你可能想到的批評和建議。
在騰訊內部,涌動著另一股更強大的反思力量:1萬多名員工都被要求對公司的所作所為進行評判,包括提出批評和建議。
這在騰訊十二年的歷史上可能還是第一次。幾個月前騰訊與360創始人周鴻祎意外“交火”。從充滿憤怒,到反思變革。
開放的大潮,仿佛在一夜之間沖破了封閉的閘門。
無論是騰訊、百度、淘寶、盛大等傳統巨頭,還是360、新浪微博、人人網、開心網這樣的互聯網新貴,紛紛舉旗開放。
“過去的邏輯是,我要當老大、天下都是我的、我要建立一個帝國,現在互聯網把很多壁壘打破了,人跟人之間建立了復雜的關系,信息高度的共享,信息快速的流動,邊界被打破,網民不可鎖定在一個平臺上,需要共享,開放。”在周鴻祎看來,舊模式的結果是一個帝國的輝煌,新模式的結果是整個互聯網產業的成功。
未來產業鏈會形成專業化分工,有些人專做平臺,有些人專做應用,“一站式互聯網服務”已經過時。在周鴻祎看來,這是互聯網產業第一次社會化大分工。
谷歌和Facebook已經給中國互聯網行業很多啟示。
自2007年開放應用程序接口之后,扎克伯格的商業策略幾乎成了互聯網行業的事實標準。曾經的全球社交網站老大、堅持所有程序都自行開發的MySpace,迅速被facebook超越。
免費開源的谷歌 Android系統高速成長,短短三年間就從一個無名小輩變成與蘋果抗衡的手機操作系統。
過去講競爭,就是零和博弈,打擊競爭對手、削弱對方實力、蠶食或鯨吞對方的市場份額,是殊死較量。
現在,尤其是IT技術和互聯網的日益普及,世界經濟正在結成一張大的關系網絡,每個企業和個人都成為網絡中的一個結點,既緊密關聯又相互制約。
企業的競爭思想也由“你死我活”逐漸轉變為“競合”。在“共生”的經濟生態系統里,企業間的依存度加強,資源的流動性增強。
不過,當企業競爭由“你死我活”轉向“共生共贏”時,開放果真是救贖之路嗎?
與App Store擁有同樣功能的App類推薦應用,已經開始遭到蘋果的拒絕,Facebook和Twitter則通過拒絕外部應用、收購初創企業和復制類似功能的應用等手段,加速對開放平臺的限制。平臺型企業的這些新舉動,讓寄生于平臺的開發者感到不安與恐慌。
封閉與開放,歸根結底還是一場利益的博弈,新舊秩序的較量剛剛行至黎明前的黑夜。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