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前,柳傳志帶領10個科研人員,在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平房開始走上創業之路,那一年他40歲。至今,柳傳志對當年的創業坎坷仍歷歷在目,“原來總是被人騙,剛開始是被騙了14萬元,后來差點被人騙走了300萬元,兩個禮拜之后把錢追回來了,心還繼續狂跳不止。聯想年年都是要死要活的,我們當時不僅僅是傷筋動骨,而是已經到了生死邊緣,弄不好摔一跤就死了。”
如今這位68歲的中國企業“教父級”人物,在帶領聯想集團走出困境、收購了IBM的全球PC業務,目前近乎登頂全球最大PC廠商之后,又有了人生創業的新目標,即將資產超過1500億元的聯想控股在2014-2016年成功整體上市,“希望上市以后每年都能保證利潤有兩位數的增長,能夠給中國股市帶來一股清新的風。”打造一個值得信賴、受人尊敬的有國際影響力的投資控股公司。
回顧28年的創業經歷,柳傳志說,在中國做企業要有理想,但是不能理想化,在中國的具體情況下要生存就不能理想化,而是把二者結合起來,“好好想一想如何在允許的紅線范圍之內,形勢好的話就多做,形勢不好的話就少做,我們沒有和大形勢抗爭的能力。要盡量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去怨天尤人。”
一個創業企業要想暫時能夠成功,柳傳志指出兩條必要條件,一是要有意志力,要能頂住,能不能創業還得看能不能熬得住,熬得住就能成功;二是學習能力,那些運動員能奮斗成世界冠軍都是因為他們有學習能力,意志品質只能說是必要條件,自身條件就是要有學習能力。
暫時的成功靠的是意志堅定,要想基業常青的話,柳傳志認為還要再加上幾個必要條件:首先目標需要不斷提高,因為環境在不停地變成,行業也在不停地變化,要想吃這碗飯就得適應這個環境和行業。另外,學習能力有些人能獲得,有些人沒法獲得,要想把企業做大就要有能力領導更多的人,怎么才能成為他們的核心。
對于當下想創業的年輕人,柳傳志建議,在創業之前首先要考慮資金的問題,如果是拿父母錢或者是借的債,要慎重考慮,哪怕是合伙先給人家合作打工,有了一定的經驗再來考慮。想清楚以后做起來就要堅定,有些事情就是眼看走不通,拼命地去研究,最后就能走通了。“要把5%的希望變成100%的現實,因為是5%而不是1%,說明還是有一定希望的,那么就要堅定不移地把它做成功。我覺得堅定不移是最為重要的。”
以下為觀點原文:
柳傳志:
各位領導,各位準備創業和正在創業的朋友們,今天我想簡單介紹一下聯想創業的過程,把我所做的一些經驗教訓總結跟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把聯想的基本情況介紹一下,這是我們在1984年和另外10個同事開始創業,當時是籌集到了20萬元人民幣,而且后面還沒有繼續追加。這是今天聯想控股的基本狀況,去年年底員工接近5萬人,總資產營業額大概就是這樣一個規模。再具體地說,我們聯想這些年來在中國做了四件有特殊意義的事兒:第一,我們走出了一條在中國高科技創業化的道路,中國在八十年代沒有想過要把科技成果產業化,我們把這條路走出來了,把這個企業辦成功了;第二,在國際企業的競爭中搶占到了領先地位;第三,高科技企業股份制改造之路,由于我們堅定不移地進行產能改造的愿望,通過漫長的努力,今天的聯想已經不是一個被國家控股的公司,而是一個完全的股份制公司了,其中科學院占了36%,剩下的就是員工和其它民營企業所占的股份,我覺得這在中國也是具有特殊意義的,因為很多科技企業想要做到這一點也不是很容易;第四,后來我們走了一條非相關多元化的路。相關多元化就是研究電腦以及互聯網的多元化,如果進入方總所說的金融領域、食品領域和房地產領域、這就是非相關多元化了,目前我們也把這個非相關多元化做得相當成功。
過去中國為了保護自己的民族工業,主要是由國家投資。當時投資了一家叫長城的電腦公司,他們也是我們行業的老大哥,當時外國電腦進口必須要有批文,還要報關稅,只有達到200%才能讓你進來,保護的結果就是電腦的價格非常昂貴,嚴重地影響到了各行各業信息化的過程,這時國家認識到原來電腦不是一個消費類的產品,而是一個生產設備,所以當時采取措施在兩三年之內把批文取消,也把關稅大幅度降低,這時像IBM這樣的外國大企業就進入到了中國,電腦市場有了重大改觀,特別是各行各業,比如銀行和政府機構都開始信息化改革,對中國的信息化建設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對我們的電腦廠家就是致命打擊了,像我們的老大哥長城在1993年1年就完全消失了,如果拿當時的IBM和長城相比,那時一個小船和航空母艦的對比,聯想無論從資金上、從技術上、從管理上就是一個兩個人劃的小舢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到底是打還是不打?我們經過研究徹底把自己的公司架構和業務模式進行了改造,后來我們到了2000年前后已經是在中國的絕對領先了,第二第三第四加起來都不如我們。
今天不是要跟大家講我們是怎么做的,因為大家都是創業人士,我只是想說小企業是能夠做到這么大的,而且還能做得更大。這是我們在2004年12月8日召開的大型發布會,宣布并購IBM的PC業務,當時發布會的召開引起了很大轟動,因為IBM是美國文化、美國財富、美國精神的象征,他們竟然不做PC了,交給中國人做了,能成嗎?當時的爭論極其熱烈,行業的朋友、媒體的朋友都非常贊嘆,后來我才知道都是贊嘆于我們的勇氣,但是當時沒有人認為我們能成功,當時有人說“柳總,您干得好,就是死了也值了”。當時我到北大光華管理學院,他們兩個班合起來九十多個人,我當時說認為我們并購成功的請舉手,當時只有兩個人舉手了,事實就是這樣。在并購之前的2004年我們在中國也就是29億美元的營業額,但是到了2011年我們做到了296億美元的營業額,今年第三季度報表發布之后肯定還有更大幅度的增長。我們在2004年的時候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4%,盡管在中國是很大,我們在2012年占到全球PC市場份額的15.7%,相信這個季度之后還會有進步。當然,這里還有很多故事,大家都知道在2009年聯想曾經一路退到懸崖的邊上,1個季度虧損2.7億美元,現在只能說并購是暫時成功了,希望在座的各位朋友將來遠遠超過聯想。剛才方主任說聯想是在世界上有影響力的企業,其實你到美國大街上問問,你知道中國聯想公司嗎?我想十個人里有一個人知道就不錯了,所以說我們中國企業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到了2011年,我們幾個年輕的同事接過了我的業務,我又去接新的房地產業務,應該說投資領域的業務是很成功的,弘毅基金無論在噸位還是在回報上都是在中國排名前列的。在達沃斯的會議上外國的經濟學家曾經問過我一個問題,你們為什么這么強調多元化?我就把我們的情況介紹了一下,后來知道他們的問題是你們為什么能夠把多元化做得這么成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