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公司沒有大公司的安全感、各種福利待遇,怎么激發大家熱情把活干好?需要建立什么樣的激勵機制等?
以下內容來自于知乎,原作者為Boyan,內容如下:
提供個人思路,先駁:
1,人情和制度是不穩固的。 人情是要分情況的,什么樣的人情?大學同學?平時一起吃喝玩樂人情?一起工作過的人情?還是因為有共同價值觀而在一起形成的好基友關系?但即便如此,是否真是偏執的就喜歡玩創業的呢? 當要一起去做一件不知道什么時候有回報的事情(當然,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會認為有回報),但現實可能是不知道有沒有回報。那遇到問題遲遲解決不了或者短期看不到回報,那好基友也可能散了干別的去。 基友創業團隊分手的事例少嗎,各位?我親身經歷過1例,身邊看過2例。為什么好基友創業一樣要股權轉期權呢?
制度,大概5年前的玩意兒和該死的經理人理論席卷了一把,敢情制度是救命的東西。有個段子,大概是這樣的: 一個英雄帶著一幫兄弟去做一件偉大的事情,然后做的過程中犯了很多錯誤,然后為了避免犯類似的錯誤,把一些可以清楚規避和解決的問題,跟著自己的經驗記錄下來,成了“規矩”。后人發現如獲至寶,早早定好“規矩”,但怎么也無法達到英雄的成就。 制度1會過時,2不能亂套,3早期壓根沒啥用,4后期的問題已經不是單一的制度問題。 瞎玩制度死的公司,去看看民營企業家們去了MBA課堂之后回來玩死多少賺錢公司。
2,領導力、執行力、提升力跟這個問題基本沒有任何關系的。 領導簡單說:愿景,戰略規劃,精神領袖,指引團隊往前走。 執行簡單說:理解規劃,理清工作流程,設定里程碑,努力完成工作,以達到愿景及戰略的實現。 提升簡單說:遇到問題,解決問題自然提升,或者有經驗傳遞給沒經驗的提升。再簡單說,老人帶新手,打怪升級,自行修煉。 這3點跟激勵團隊有什么關系?因領袖的召喚而激情,在執行中火花逐漸熄滅,提升如何看機會看人看修為。
這3點是任何一個創業團隊的標配而已。你會因為一個創業團隊有領導,在做事,根據自身努力程度能學到不知道多少的東西而變得異常high,很受激勵和鼓舞?這3個詞,我承認在管理上是非常熱的詞,但放在創業這種要在不確定環境下處理各種細節的情況下,太虛了。
同時,真正優秀的團隊,每個人身上都能看到領導力,執行力和提升力,為什么? 他們愿意去創業,而不是安穩的過日子,是已經有追求,能承擔責任和壓力的人。創業是一個小團隊,死活都在自己手上,能為自己負責,為團隊其他人負責,他們不具備領導力么?如果不是創始人,他們日后也肯定是核心班子成員,不具備所謂的領導力嗎? 真正適合創業的家伙,本身就不用揚鞭馬自蹄,他們會缺執行力? 真正適合創業的家伙,都是自我成長的能手,他們主動成長的意識極強,會缺提升力?
真正要想的是,為什么一群這樣的人能夠一起工作,并完成創業這件要面對大量不確定性的事情,甚至是去創造偉大的事業!而不是堆一些時髦的管理詞匯和大道理。
3,畫餅和忽悠的企業文化別套在創業公司上。 和制度一樣被濫用的管理理念。創業公司講企業文化,但不是忽悠和畫餅。 簡單說,企業文化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就像一個人的習性,養成之后很難改掉。 人的習性怎么來,簡單說,首先被動接受,受先天環境影響,得到基礎價值觀;接著通過經歷反思和主動學習,自塑價值觀,然后在行為的反饋中慢慢就形成了,不經過重大人生波動(如:劫后余生),不會輕易更改。 創業公司的文化和品牌最初來自于創始人本身(先天)。創始人的基礎價值觀及創始人為什么創業決定創業公司為什么存在(為賺錢,為投機,為解決問題,還是為改變世界),然后這種價值觀在尋找團隊的過程中就會發揮作用,想一起賺錢的會走到一起,一起投機的走到一起,一起有工程師黑客精神的走到一起,一起想改變世界的走到一起,最后成了不同的團隊氛圍,最后成了不同的企業文化。
不同團隊文化的激勵點是不一樣的。而創業團隊其實能一起工作一段不短的時間已經有文化了。沒激情了要么是最早就走錯了路(想投機的人去做改變世界的事情,想磨產品的人被忽悠去投機),要么就是遇到問題解決不了短期沮喪。前者短期無法解決,后者靠解決問題解決團隊士氣。
------------------------- 再說觀點:
0,激勵不是目的,解決問題才是。需要激勵的原因是問題得不到解決。士氣低落是有原因的,請去解決那個原因,而不是總想著用什么手段或者“術”激勵低落的士氣,踏踏實實的去解決問題,一旦解決問題,士氣自然回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