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走茶就涼
開始的時候李家明還以為是朋友開玩笑,對方說話慢條斯理但顯得很成熟老練,“請問你是青島開發區的李家明先生嗎?”
“我是啊,你是哪位?”李家明開始有點不以為然,他每天會接到很多電話。
“我是青島市紀委的,你現在有時間的話請你來一趟,有些情況需要找你了解!”
“你是計生委的吧?哈哈,你到底是誰?別裝了!”之前經常有朋友冒充公安局或是彩票中心的,互相開玩笑,李家明以為又是誰在惡作劇。
“我是青島市紀律檢查委員會的,你可以看來電顯示!”對方一字一頓的說著,語氣顯得不容置疑。
這個時候,李家明有點緊張了,他聽出對方不是在開玩笑,更重要的是,他看到對面的劉主任也接了一個電話,而且表情嚴肅,神色緊張,他預感到要出大事了。
兩個人接完電話,目光接觸了一下,不約而同的走出辦公室。誰都沒有先說話,劉主任從口袋里掏出一支筆的香煙,抽出一支,叼在嘴上,又問李家明,“來一支?”
李家明本來是不抽煙的,但他腦子已經有點混亂,就機械地接過來,也叼在嘴上。劉主任又摸出火機,自己點上,深吸一口,又長長地吐出了煙圈,把火機遞給了李家明。
李家明從劉主任前后判若兩人的動作已經判斷出:他應該已經知道區長被紀委調查的事情了,否則他一定是先給自己點煙的。李家明的腦子一下子從短路恢復了正常,他擺擺手,沒有接火機,拿出叼著的煙,說句:“我不吸煙,我有點急事,我先走了。”
李家明進辦公室前,把香煙不動聲色地捻碎撒在垃圾桶里,進去讓秘書周軍繼續了解情況,做好記錄,自己向其他人打個招呼,就沖出門外。
身后的劉主任又深吸一口煙,仰天長嘯后馬上打電話把情況報告給了物資公司的孫總。電話那邊的孫總其實昨天就知道王區長出事了,所以今天才沒有出面。
走到門口的時候,物資公司的司機小謝看到他(來的時候也是他接的自己),一如既往地笑臉相迎,“李主任,您要出去,我送您啊!”
“不用了,兄弟!”李家明的兄弟二字脫口而出。
小謝有點一頭霧水,之前李主任都是叫他小謝的,怎么今天改稱兄弟了。小謝心情大悅,看著李家明行色匆匆地走遠,情不自禁地吹了幾聲歡快的口哨。
2
經歷了在出租車里五顏六色和七上八下的各種情況的猜測和分析,真正坐在紀委詢問室的時候,李家明反而平靜下來。
對方也是一個年紀相仿的詢問員,李家明這時候早就把外交的職務對等的陳規陋習拋到九霄云外了,事后他意識到,能夠到這里的官員的級別都應該比自己大很多。
詢問的過程并不是很復雜。
“我姓張,張代波,是青島市紀委的詢問員,現在就青島開發區區長王虎被舉報的相關事情進行調查。請你如實回答,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你清楚嗎?”
“清楚。”
“李家明,你是開發區管委會的辦公室主任,對嗎?”
“是的!”
“你以前認識王虎嗎?你們兩人是否有親戚關系?你是怎么進入管委會的,又是怎么從秘書被提拔成辦公室主任的?”
聽到這個問題,李家明隱隱約約感覺舉報的人一定是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全面開花:包括任人唯親或收受賄賂等。
李家明松了一口氣,不慌不忙地回到:“我和王區長沒有任何親戚關系,我是通過公開招聘進入管委會擔任秘書工作的。工作一年以后,因為原來的辦公室主任被提拔為副區長,我被管委會常委會集體通過,成為辦公室主任。”
“這期間,你是否給王虎行賄過?或者他有沒有向你索賄過?”
“沒有!”李家明很堅決地否定了,并補充道,“本來,我被提拔成辦公室主任的時候還想向王區長表示感謝,但區長要求我要努力工作,為區內的企業服好務,就是對他最好的報答!”
聽到李家明義正詞嚴的回答,張代波臉上露出不易被察覺的一絲微笑,一邊記錄,一邊繼續問到:“那你知不知道其他人和他之間的非法活動,比如貪污受賄、權錢交易和不正當的男女關系等?”
“我的工作主要是上傳下達,溝通內外,完成辦公室的服務工作。其他事情真的都不了解。”李家明這時候有點慶幸自己的“涉世未深”了。
“好的,今天就到這里,如果你想到什么問題,要隨時向我們報告。你看下詢問筆錄,如果沒有問題,請簽字并按上手印。”
李家明認認真真地看完筆錄,按下了他人生第一個也是印象最深刻的手印。
這一刻,讓他的心靈終生深深地烙上鮮紅的烙印: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絕對不能做任何作奸犯科的事情!
3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王虎區長的事情很快就在區內風聲四起,除了任人唯親(房地產總經理是他的小舅子,副區長是他的同學,財務經理是他以前在四方區的財政局局長等)和亂搞男女關系(和幾個工會主席以及外面酒店的女老板關系曖昧)外,最大的問題出自收受巨額賄賂。
據知情人透露,王虎交待:因為自己掌握著開發區內土地的批租權,就成為很多開發商“攻關”的對象。表面上看,土地開發程序極為復雜,但實際上各個環節的一把手說了算。我是全區的一把手,自然說一不二。他承認,自己先后為十多個開發商謀利并因此受賄。
青島有個地產開發公司,其董事長首先在土地批租上對王虎發動“腐敗攻關”。為“盡快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和“建設物流中心”等項目,先后給他送了三次“重禮”,共計128萬多元!
王虎坦言,開發商的“土地攻關”防不勝防。“1992年前后的招商引資的開發熱潮中,大批開發商看到了制度缺陷和暴利空間。當時開發區土地部門成摞的呈批件送到我的辦公桌上,讓我難以分辨,加上有各級審查意見,我一一簽名,讓人利用。”
王虎說,開發商向官員“攻關”還有一個特點,即先托人牽線,請吃飯,交朋友,鋪路子。他坦言,這是一種漸進式的“攻關”軌跡:由陌生變熟人,最后成為過從甚密、失去原則辦事的朋友。回頭看,以成本核算為天性的開發商,即使是朋友,也決不會把錢往水里扔。王虎承認,一些部門領導在政績、人情和謀利心態的驅動下,容易被開發商“俘獲”,與開發商結成利益集團。
“我到開發區擔任領導工作時,地產市場秩序已很混亂。開始我試圖清理整治,結果得罪了一些開發商。當然,正因自己本身不廉潔,才授人以柄,最終自取其辱。”
“告倒我的這家開發商1986年低價拿到大量土地,多年來圈地、曬地并以貸款和拖欠為主,形成大量的合同糾紛和爛尾工程。有一次我去臺灣開會,該開發商跟到臺灣,硬塞給我10萬美元,說是在外購物的零花錢,我推辭,他又說暫借,在當時情況下我收下并帶了回來。”
“回來后,該開發商找到我,說要對原地塊進行重新啟動或評估后由政府回購,并承諾如果我審批就將利潤分給我10%。”王虎解釋說,所謂重新啟動,是指變相將地轉賣給其他開發商;所謂政府回購,是指將未開發的土地評估作價2億元,再反賣給政府。“我當時拒絕了他的要求。”
惱羞成怒的開發商,到北京請了兩位律師。“他們以合作伙伴身份找我,提出威脅,要么答應條件可能因此獲得幾千萬元的好處費,要么身敗名裂。當我把對方在臺灣給我的10萬美元退還時,他們第二天即以此為罪證告我,同時威脅說,答應‘合作’就撤案,否則將置我于死地。”
“之后,他們很快就以土地違法批租為主要罪狀舉報了我。”
王虎反思說,開發商以影響政府的行政行為為特點尋租牟利,“從那些道貌岸然的不法商人可疑的謙恭后面,我看到了他們從牙縫里發出的殘酷無情的冷笑!”
王虎的傳聞很快就變成現實,涉及的相關人員紛紛落馬,一時間,開發區內風聲鶴唳,人心惶惶!
李家明受到了雙重打擊:一是先前高大偉岸的領導形象轟然倒地,讓自己的價值體系土崩瓦解;再就是幻想在王區長的帶領下,通過自己努力工作飛黃騰達的夢想徹底破滅,他感到無所適從!
他沒有料到的是,對他來說,危機才剛剛開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