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似乎始終伴隨著泡沫,從互聯網在中國誕生的那天起,已經經歷了大大小小的各種泡沫:SNS、團購、電子商務、視頻網站……一款產品在中國市場往往具有驚人的復制功能,可泡沫之后往往是殘酷的。
這代互聯網從業者又是幸運的,在十幾年的中國互聯網歷史上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革。在見證一個個泡沫吹起到破滅過程中體驗做產品的不易,而今年APP的泡沫即將破滅,原因如下:
數據不全面
目前評價一款APP受寵程度最客觀的依據來自App Store及Google Play等APP市場的排名狀況。據筆者了解,排名往往受下載量、評論打分、當天激活率、下載轉化率、賬號情況等因素影響。而下載量和評論打分等便成了可人為控制的數據。
這種由水軍發展而來的刷榜生意從有APP那天就已經存在,據悉,一款APP如果要刷到前幾頁,需要動用四五千水軍共同作業,每下載一次付費幾毛錢,并附帶評論打分等各項服務。如此的裝機量數據是否能夠真正反映這個市場真正的情況呢?對于開發者來說,刷榜的數據好看意味著用戶有更多的機會看到并安裝,同時也好向投資人交差。
拋開人為的刷榜不考慮,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始終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卸載,數據如何來統計。客觀來說,APP開發者能夠想盡各種辦法在用戶隱私方面大下工夫,不可能統計不到卸載量,如果沒有行業的規范,這個數據很可能成為永遠的秘密。
盈利環境進一步惡化
當下APP盈利模式無非為地上和地下兩種。
所謂地上模式,就是以廣告、捆綁APP、收費等形式的盈利模式。對于一款流淌道德血液的APP來說,這也是最理想的盈利模式。如今來看,都不太理想。
廣告彈出,已被無數用戶拋棄,加之在金山手機毒霸、360手機安全衛士等安全軟件的圍剿下存活幾率已經不大。從用戶角度考慮不斷彈出確實有礙用戶體驗。
捆綁APP目前對于熱門游戲確實還有一定空間,最近火爆的《找你妹》就是例子,用戶可以下載推薦APP換取積分,開發者可以與捆綁APP結算費用。只不過用戶往往下載捆綁APP之后基本要么閑置,要么卸載,此種效果對于捆綁APP效果究竟如何?難以估量!
收費模式可能是中國互聯網的一個噩夢,APP收費目前只有游戲幣充值及特殊功能購買付費,目前并不理想。以號稱Google Play下載過億的3G門戶旗下“GO桌面”為例,經過多年開發經營,始終無法突破盈利瓶頸。去年3G門戶總裁張向東宣布2013爭取扭虧為盈,今年在海外推出3D付費桌面,兩周營收100萬。在該公司對外的宣布中,兩周100萬無疑是一個自認為非常了得的數據,該公司從總裁,總經理,副總在網上分享各種創業經驗,儼然成功人士。可兩周100萬元,一月200萬元,每年2400萬元的數據在當下互聯網圈確實不值一提。即使擴大5倍,也難以擺脫虧損的魔咒。對APP用戶來說基礎功能之外如果付費,多數會選擇放棄,何況只是為了效果的絢爛。
地下模式主要以出賣用戶個人隱私信息為主要目的的。可以說是黑客的另外一個戰場,各種流氓APP不斷建于報端,在多種手機殺毒軟件圍剿及法律法規的完善之下,此賺錢渠道越來越難。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