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著酒,就沒法正常的上路,沒法腳踏實地的重新開始。
試想一下,創業失敗,你能給你原來的手下打工么?創業失敗,你能和比你小十幾歲(你讀大學,他才讀小學)的一起同事么?創業失敗,你能面對那些你曾經發誓要證明給人看的人么?創業失敗,你能放棄掉你對市場,對融資,對產品,對開發,對運營都懂一些的知識,安心做一個“關鍵詞飄紅”的策略并且一代碼一代碼的敲么?
創業會很傷人品
一個朋友和我講述了他的經歷。公司解散了,人都走了,房子還沒有到期,辦公室還有一些小東西(綠植,電話機)沒有拿回去。自己到了凌亂的辦公室,找了個椅子做下了,然后就這樣,回想著各種可能性,回想著很多人的身影,回想著很多事情,一個下午過去了,外面的霓虹燈逐漸亮了起來,然后起身慢慢的鎖好門離開。
很多20多歲的幾個兄弟,因為合得來,優勢也互補,最后資深一些的牽頭,選擇了一起創業。幾年后,失敗了,換方向,又失敗了。創業嘛,也能拿點基本的工資,滿足日常生活開銷。但是,有一次CEO再堅持,突然大家不能再幫你了。他們不能再接受3~4千塊錢一個月,5%的股份,他們的要求變成和你一樣了,股份平分,這顯然是一個資本市場的大忌。這個時候,這些兄弟的訴求,和你一樣了,在同一個公司填滿不了這些訴求了。
一些大公司出來的高管創業成為了CEO,拉了一些手下,乒乒乓乓的干了幾年。再干,CEO突然發現,這些人不太合適了。要么,公司有點起色,需要替換他們這些人,讓更好的人上位;要么,公司改方向,這些人不再能像剛出來那樣,死心塌地、不求回報和你一起做了,他們太資深了,你需要的可能是一些初級的開發,美工,自己做產品。你在大公司做高管積累的人脈,人品都開始消逝。
和我喝了很多次酒的一個朋友,老婆支持他賣掉了自己的房子,租房創業。開始沒有同類競爭產品而略有小成,但是一群互聯網巨頭涌入,很快被壓跨。他發了一條微博,說結婚七年了,祝老婆結婚紀念日快了。我很用心的轉發了這條微博。因為我理解,創業付出的不是你一個人,有你的親人的支持,有朋友的幫忙,也有兄弟跟隨。也許創業失敗,你才明白他們的付出,才能心懷內疚和感恩。12年過年,我老婆和我說,現在你顧家很多了,其實她也許沒有明白我的愧疚和感恩。
有這么一個創業黃金期,20~30創業,40歲~45歲創業。30歲~40歲,并不合適創業。因為30歲以后,你的朋友訴求和你一樣,你的家庭開始有經濟壓力。而20~30歲,nothingtolose。40~45歲可以選擇更加理性創業,也還能有精力去拼。
大學創業VS高管創業
有一次,一個清華創業什么馬營的組織找到我,讓我給安排了到百度參觀。在一個會議室,很多人向我提問,問的最多的是:大學畢業就創業,還是工作幾年后再創業。我一點經驗沒有,很裝逼誤人子弟的回答了,F在,我有了比較清洗的答案:如果你能面對失敗,那再考慮是否做吧。
大學創業也有成功的,這個案例也很多。有精力,有時間,可以拼速度,拼低追求,還是有可能能闖出來的。但是,大學畢業的人,畢竟沒有什么專業的知識和工業界的鍛煉。創業基本都是最終失敗,然后這些人被卷向了那些3~4流的爛企業里面,開發者各種業務邏輯,畫著各種廣告活動頁面,與各種3~4流的企業談著合作。而你的同齡人,他們在大公司,已經成為了技術負責人,項目經理,設計總監。
雖然大學畢業的你,沒有女朋友,不用著急買婚房和學區房,不用交幼兒園的學費。但是你能面對你的老同學而瀟灑自如,能夠不是開玩笑的真的去面試當他的手下,你再去考慮是否創業吧[Cye.com.cn]。
我身邊的朋友同事,基本都在各大小公司做著中層或者高層。有時候,他們也過來問我,曉峰,我的團隊被解散了;曉峰,我受到排擠了;有幾個朋友找我一起創業,我想做;有個煤老板有互聯網情節掏了一個億,請我做CEO,薪酬也還能養家。他們說,曉峰,你覺得我合適創業么?
這些高管,還有一些個特點。有小孩,要供房,要供車。高管創業,有些積蓄,也許靠創業工資也能艱難度日。問題的答案還是一個,你是否輸得起,你是否有了足夠的賭本【創業網Cye.com.cn】。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