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產品CEO困局”?你是打造公司最初產品的創始人,你熱衷于參與本公司產品研發的過程,但時間一長,你會發現,你的過度關注和參與反而造成了員工和產品的“瓶頸”。于是,你放權了,但更糟糕的事發生了——一個遠離產品的CEO,后果更不堪設想……怎么擺脫這一困境呢?
北京時間8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硅谷知名風投資本家本·霍洛維茨(BenHorowitz)日前發表文章稱,公司創始人擔任CEO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容易遭遇“產品CEO困局”。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需要適度把握“參與”和“退出”。
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本·霍洛維茨是風投公司AndreessenHorowitz聯合創始人兼合伙人,也曾是Opsware(過去稱Loudcloud,已被惠普收購)聯合創始人兼CEO,還曾在Netscape多個產品部門任職。目前他在多家公司董事會任職,包括Capriza、Foursquare、Jawbone、Lytro、Magnet、NationBuilder、Okta、RapGenius、SnapLogic和Tidemark。
由于我是創始人自己管理公司的主要倡導者,因此每當有創始人未能帶領公司發展壯大,或者被職業CEO所取代時,人們都會給我發很多電子郵件。本,怎么回事?我認為創始人就應當做得更好?你會不會更新自己的“為何我們鐘愛創業CEO”這篇文章呢?
在回復這些郵件時,我會說:不,我不會改寫那篇文章,但我要重新一篇。創始人在管理自己創辦的公司時遭遇失敗,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1、創始人根本不愿擔任CEO。并非所有的發明者都想要管理公司,如果你根本不想擔任CEO,那么你的成功機率必然很低。CEO管理技能很難掌握,因此如果沒有極強的意愿,創始人肯定會遭遇失敗。如果你是一位不想擔任CEO的創始人,沒有關系,但你必須早點明白這一點,以便給自己,也給他人減少痛苦。
2、董事會感到恐慌。有時候創始人不想擔任CEO,但董事會看到他犯錯后,就會感到恐慌,并草率更換。這是一場悲劇,但卻很常見。
3、產品CEO困局(ProductCEOParadox)。很多創始人會陷入產品CEO困局。下面我就予以解釋。
我的一位朋友,帶領自己的公司從一無所有發展到年營收10億美元以上,他不懈地致力于產品部門的發展。他親自深入參與到公司產品計劃和執行的每一個細節。在公司員工達到500左右時,這種做法一直非常有效。后來,隨著公司規模不斷擴大,事情開始變得糟糕。他從一位具有遠見卓識、能夠在日益復雜的產品線里保持連貫和持續的產品創始人,變成一個似乎過于武斷的獨裁決策者和產品瓶頸。這種變化令員工感到沮喪,放緩了開發速度。為了解決問題和幫助公司發展,他退出一線,將所有主要的產品決策與方向交給團隊。這樣他遭遇了產品CEO困局:唯一比產品CEO過度參與產品損害公司更快的因素,就是產品CEO遠離產品。
這種情況經常出現。創始人有一個突破性的理念,并創辦了一家公司。作為這個理念的創始人,他不懈地工作,親自參與產品的每一個細節,確保執行過程滿足目標要求,進而使理念具備生命力。只有產品成功,公司才能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的某個點,員工開始抱怨CEO過于關注某些事情,如果沒有這種關注員工反而能做得更好,而且CEO無法向公司其他方面投入足夠的關注。于是,公司董事會或CEO導師開始建議創始人“相信自己的員工并開始放權”。這樣,產品失去了專注點,開始像一只駱駝一樣。與此同時,事實證明這位CEO才是這個產品領域的唯一世界級,因此他從一位專注于產品的優秀CEO,轉型為蹩腳的全能CEO。似乎我們需要一位全新CEO。
我們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現實中,幾乎所有的優秀產品創始人/CEO會在職業生涯整個時期都參與產品工作。比爾·蓋茨(BillGates)參與了微軟所有產品的審查,直到自己退休。拉里·埃里森(LarryEllison)仍然主導著甲骨文的產品戰略。史蒂夫·喬布斯(SteveJobs)非常著名地參與了蘋果幾乎所有重要的產品方向決策。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 Cye)引導著Facebook的產品方向。他們如何在不損害公司的情況下做到這一點?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