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A——Attention(注意),Interest(興趣), Desire(欲望), Action(行動)——這是文案寫作的經典法則,它就像一瓶萬金油,可以指導任何文案的寫作。但我卻覺得它沒什么作用。
不是因為它不正確,或行不通。只是如果你能成功讓用戶注意,抓住興趣,引起欲望,促使他采取行動,那你其實根本不需要使用任何法則,文案就已經很成功了。
如果你沒做到上述事情,抱歉,AIDA法則就無任何作用,因為它的方法中并沒有詳細闡述如何能做到讓用戶注意,抓住他們的興趣,引起購買欲望,最后成功讓用戶采取行動。 實踐是檢驗CYE真理的唯一標準,讓我們來看一個失敗的例子,它完全符合AIDA法則,最后卻沒有成功的讓我采取購買行動。
放高利貸的短信?
我最近收到一個陌生號碼發來的短信,內容是: 無抵押0風險,快至1天放款,30秒網上申請,幫您體面應急!回復Y了解更多,回復N表示不感興趣。
無論是Y還是N,我都不會回復。我打通這個手機號碼,試圖表達我的憤怒和厭惡之情。可出乎意料,這個號碼居然無人應答,接通后自動轉到語音信箱。
對于這種營銷方式,我實在不敢恭維。
讓我們來看看他是如何將AIDA法則運用到這條文案寫作中的。
A attention(讓用戶注意)
這個短信已經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畢竟,發短信這種方式一定能得到注意。
I interest (抓住興趣)
接下來,我很感興趣。幾天之內就能拿到一筆錢,它完全能引起我的興趣。這一步,AIDA法則運用的也很好。
D desire (引起欲望)
這一步也很好。如果我現在急缺資金,我當然需要一筆貸款。
A action
在最后一步,它失敗了。我沒有采取任何行動。
到底缺少了什么導致AIDA模式會行不通?
在這條短信中,缺少了幾個很重要的元素:你是誰?為什么聯系我?我為什么要相信你? 上下文背景是整個信息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它,即使文案再出色,用戶也不會采取任何行動。
AIDA最大的問題是它認為行動會產生興趣,然后產生欲望,最后采取行動。卻少了最重要的一塊:上下文背景。 AIDA沒有最后讓用戶真正去行動的動力。
一個更好的模式:6+1
這個模式相對有點復雜。但正因為復雜,才非常有效。
它彌補了AIDA所缺少,但卻必不可少的因素。6+1指的是:6個步驟外加貫穿始終的一個原則,只要腳踏實地,一定能寫出非常優秀的文案。
第一步:描述上下文背景
在試圖得到用戶關注前,你一定要做一件事情。回答用戶心里的疑問:你是誰?你為什么和我說話?
3
以垃圾郵件為例,但垃圾郵件的背景是:你不知道我們是誰,但是我們想賣給你一些東西。這就是為什么垃圾郵件沒有人讀,直接放到垃圾箱了。
發送郵件其實就像是給用戶寫一封信,如果用戶開始就能通過一些簡單的文字,知道是誰給他寫這封信,那么他打開這封信的比例將會高很多。
收信人的疑問:到底是誰在和我說話?這是一個隱性問題,也是一個答案。比如,你應征一份工作,向發布工作的單位遞交你的簡歷和求職信。在環境和信的格式相結合的情況下,就能非常清楚的表明,為什么你要寫信給他們。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