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招聘者已經知道你為什么寫信給他們,但你還是盡可能的想交代更多的背景給招聘者。你會在信開頭提到你在哪兒找到這個求職信息,你為什么想來應聘這個工作(例如你很想在這個公司工作,你喜歡這個行業等等)如果你能將這些交代得很清楚,招聘者一定會優先錄取你。
在上面文本消息的例子中,可以添加一個鏈接,點擊后了解更多關于公司的信息。或者自動回復一條短信,這些都比一臺電腦告訴我:語音信箱已經滿了要好得多。
更好的做法是,在信息開始前,可以用一些簡短的文字交代一下發信人與收信人之前有過的接觸。比如,我的無線供應商在和我發短信介紹一些新的業務時,他們總是以“親愛的Rogers用戶”做為開頭。這讓我很明確的知道這是誰在和我寫信。這個發信人是可信任,因為他們之前和我接觸過。所以我很大可能性會去讀這條信息。當然,這是在收信人和發信人之間有一定關系和接觸時,這在任何情況下都是最好的信息傳遞的方式。
上下文背景可以歸結為你能夠讓用戶沉浸在你的消息中的原因。如果他們關注了你的博客,訂閱就成為您發給他們任何電子郵件的上下文。如果是在您的網站上發現的內容,那么這個人對于你的話題或服務信息的搜索就是上下文。如果你正在報刊雜志上發布廣告,那么該刊物的主題也就是上下文。
第二步:引起注意
一旦你建立起一個上下文的背景,你就能夠繼續抓住用戶的注意了。
如果你是作家,可以通過標題來引起用戶的注意。如果是設計師,他們一定會設計能吸引你第一眼關注的作品,吸引你的眼球。
已經有很多方法告訴你如何去吸引用戶注意了,所以這些細節我就不在文章中重點做介紹了。你必須要保證能引起他們的注意。
第三步:引起欲望
目前營銷市場的現實是:即使能引起用戶的注意,他們的注意力也不會持續太長的時間。以前說的十五分鐘已經過時了,現在已經接近十五秒。
你必須把握那十五秒中,讓用戶對你的產品產生渴望。并且能讓這種渴望持續。
這就相當于你寫博客時前面一段引言,他就是給讀者的誘餌:你要通過引言抓住讀者的興趣,你要把他們卷進他們的經歷,還有他們沒有考慮到的想法,這些都能讓他們繼續閱讀你的博客。然后你再把故事詳情告訴他們。
第四步:建立落差
你成功引起了他們的注意,也創造了欲望。這時候你要開始說服他們采取行動了。你現在需要告訴你的用戶,如果現在不立即使用這個產品或者服務,那么后果是什么。我們把這個環節稱之為建立落差。
你可以通過 “如果什么都不改變?那將意味著什么?“這樣的詢問引出落差,答案可能會激起強烈的情感;畢竟,你在談論他們的痛苦現狀 的影響—— 展望前景無法改變是可怕的。這個案例可以很好的強調無所作為的后果。
第五步:解決方案
你不能讓讀者待在這個狀態;一旦你建立了落差,要迅速過渡到你的解決方案。說你有一個解決方案是很重要的,并且要盡他們需要知道,以了解它 - 但不告訴他們。任何額外的細節是一個機會問題或不同意你的意見,使有關如何解決工作上的嚴格需要知道的基礎。
當然,所有常規的最佳實踐的情感與理性的利益說話,而不是功能,并解決你的理想客戶仍然適用。不需要重復他們在這里。
第六步:呼吁用戶采取行動
當然,我們最終目的是想讓用戶采取行動,這需要你做到兩個事情:
1 當用戶閱讀完,你應該讓他們迅速采取行動。并非讓他們打你手機或者訪問我們的網站或twitter。
2 明確告訴用戶讓他們采取行動。而不是和他們繞圈子,把你想要他們做的事情直白的告訴他們。
這些你們應該很熟悉也很清楚如何去做,不需要我解釋的太多。
此外,還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你貫穿始終。
信譽:整個模式中額外的一步
以上幾點都是營銷技巧,想要最后成功,有一點是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這就是誠信。
如果讀者不相信你說的話,即使你以上幾步做得再好,用戶也沒有理由按照你說的去做。 想要用戶覺得你誠信,就必須先了解用戶的現實處境。如果連他們的情況都不了解,你又怎么去幫他們改善現狀呢?
緊接著,告訴他們為什么可以相信你所說的:訴諸于常識(你說的應該是合理的),表明是已被社會證明的(有多少人已經采取你想要采取的行動?)展示你的專業性,(你的教育和項實踐經驗)并在任何可能的時候,盡可能提供減少風險的保證。
這不是第六步,因為不是需要你只做一次的。相反,你要在每一步、每一條信息都貫穿始終,努力逐步建立你的信譽,用戶才會最終對你產生信任。
6 + 1模型在AIDA模型失敗的地方成功了,因為它迫使你建立自己在用戶的眼中的信譽。雖然通過AIDA模型當然也是可能的,但是6 + 1公式會促使你考慮到用戶消化你的文案時的不同反應。對一個新手文案撰稿人,或是無法達到他們認為應該達到的轉化數量的人而言,這些額外的步驟將是無價之寶。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