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我們會認為,大型企業會沒有創業精神,它們就像一只體態臃腫、步履蹣跚的恐龍,對改變充滿恐懼。不過,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我們這些刻板印象都是錯誤的。事實上,有很多大型企業多年來都開展了很多創業項目,比如傳說中的Skunk Works,它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高級研發部門,由一個小型團隊組成,不受公司一般行政資源制約,他們曾經研發了多款具有變革性的產品,比如尖端軍用飛機。
如今很多大型企業正開展新一輪的創業浪潮,因為他們需要創新變革的動力、渴望頂級人才,同時也需要維持自己的競爭優勢。聰明的企業開始擁抱企業創新精神,允許員工提出自己的點子,甚至愿意為員工提供資金援助。此外,有些公司還會舉辦創新比賽、為初創公司注資,以及招募駐點企業家(Entrepreneurs In Residence ,簡稱EIR)。在人才和創新這場戰爭中,企業想要存活并繼續發展就必須重視企業創新精神。
企業內部創業正興起
過去內部創業人是指那些即使身在大型企業,但也像初創企業人一樣工作的人。可能是全明星陣容的工程師團隊一起合作,最后碰撞出一個好點子,并開發出一款新產品。最近,大企業紛紛開始回歸這種企業內部創業精神,用它來推動創新和維持自己的競爭優勢,甚至是作為一種招聘工具。新一代的企業人是推動這種趨勢的主力,他們想要重塑商業版圖。想要成功的企業就必須重視這種創業精神。Google就是一家懂得這種理念的企業典范,它鼓勵創新的內部自由生態,公司里面還包含了若干個小型的初創公司,把整個公司變成了一個小型的硅谷。這也是為何Google每天都會收到數千份簡歷的原因之一。我估計,未來所有企業,無論規模大小,都會和初創公司類似,享有初創公司的企業文化。這種企業內部創業精神是非常具有前景的,因為它能夠鼓勵人才發揮自己的創意,打造出新的產品,同時也為那些想要創業但缺乏資金的人提供援助。
企業爭相開展創業競賽
大學不是開展創業競賽的唯一場所。如今企業也開始使用這種創業競賽的方式來激發員工,或者是作為一種招聘方式和品牌推廣工具。比如,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就曾經舉辦了“The Innovation Challenge”的創業競賽,鼓勵公司內部員工開發新的客戶服務產品。普華永道則是舉辦了“PwC PowerPitch”創新競賽活動,獲勝的團隊可以獲得10萬美元的項目執行資金。公司創新管理主管麥卓·貝斯特(Mitra Best)表示這次競賽中的獲勝者已經開始執行這些創意了,而且為公司正在創造價值。其中,有兩個創意是關于開發預測分析的服務,如今普華永道已經打造了一個分析中心。還有3個點子是關于公司的云計算部署,目前公司正在就此展開頭腦風暴會議,計劃從若干個創意中整合出兩到三個有價值的服務。
還有亞馬遜網絡服務(AWS)的創業挑戰賽(Start-Up Challenge),允許初創公司使用它的網絡、電商服務和云計算技術來構建自己的基礎架構并展開自己的創業生意。優勝者可獲得5萬美元的獎金,并獲得亞馬遜的創業培訓指導課程和投資。2011年,Fantasy Shopper獲得了優勝獎金, Localytics則為第二名。高通公司創業投資基金開展過“Qprize Competition”創業比賽,這是一個對移動行業開放的國際性創業比賽。第一名可獲得價值25萬美元的可兌現基金。這些參賽者都十分有潛力,因此,也讓為優秀的參賽者被業界很多人知曉,贏得了很高的聲譽。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