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榮幸: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謹慎態度是負責任的
中國改革開放30年,除金融業外,其他行業基本上已是國門大開了。比方,中國進出口總額占GDP的比重,以及龐大的外貿順差、外匯儲備,還有源源不斷地引入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這一切無不證明了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程度之高,而且中國與世界的聯系正在進一步被強化。然而,唯有金融業至今仍是中國經濟對外開放進程中的最后一個堡壘,而且是最為堅固的一個堡壘,這是中國政府審慎的、負責任的英明決策。
準確地講,中國金融業一直是在審慎的態度中對外開放,而且是循序漸進、積極主動的。比方,中國用QFII引入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來華投資中國證券市場;同時,也通過QDII鼓勵中國機構投資者到境外市場適應環境、學會國際投資技巧。此外,還包括在國有控股的上市銀行中引入大的境外戰略機構投資者,讓國有大銀行盡快地適應對外開放的國際環境;還有尚未成行的“港股直通車”計劃,這是讓境內市場與國際市場接軌的重要一步,也是讓大中國證券市場一體化的有益嘗試;還有讓境外優質上市公司來華掛牌上市,這將是一種全新的、有益的嘗試。
今天看來,中國對金融業的嚴格管制以及審慎的對外開放的步驟,是值得我們慶幸的。因為這樣,我們才能有效地阻斷了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金融業的直接沖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