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準備在十二月份全面通過貨幣政策等各種方式,刺激市場消費,以便帶動中小企業產品及工業品等的銷售,實現整個經濟的有效流轉,解決金融危機帶來的更大危害。而作為國內中小企業主們,當得到這樣的可靠新聞消息,企業將用什么樣的方式來應對刺激消費給企業帶來的商機?
面對這樣的商機,幾乎大部分企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資金,然后,再會去想產品的營銷,最后才會去考慮市場消費者的消費。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想,中小企業可能面對商機又將失去商機,因為你的這種想法,讓你走入了三個固守的誤區:
第一誤區:許多企業已經成了習慣思維,只要有資金,只要生產能滾動,銷售不成問題,這些中小企業主們一直把營銷看成是最后一道工程,而這樣的習慣,是銀行給養出來,不論是那個銀行,一提到貸款,第一個考慮是企業有多少固定資產?第二個考慮的是生產設計能力帶來的設備投入,但卻不知道,設備投入一定要看市場的容量、市場消費者目標群和市場競爭的實際情況而定的,但銀行在這方面的外行,再則,銀行是不會去考慮企業的整個市場的營銷能力,和營銷開拓的整體水平,因為這更是銀行的外行了。只要前兩則問題銀行不認可,那么就是企業再有能力也不可能得到貸款的。而作為我們現代企業管理,是以營銷訂單來決定生產的,在沒有一套整合營銷的計劃措施下,就是設備再好,就是固定資產再多,企業倒下的還是倒下了,作為銀行最后還是拿上一堆沒有用的東西作為抵押物。如果銀行反過來做,就不一樣了,把握住整合營銷開拓創新與營銷創意帶來的市場先機,從刺激消費者的可行性進行考慮,再去考慮設備增加的可能性,再去執行對固定資產的最后確定,我想就不會出現銀行害中小企業,而中小企業反過來又害銀行的情況成為一種主流現象發生。
中國有一個由共青團組織的中國青年創業者基金,就是由創業者申請,通過基金會的專家進行論證,再由熟悉這方面的營銷專家進行一對一的輔導,最后專家組決定基金貸款的發放量,使創業者在極小的風險下完成一次創業過程,結果證明,這種方案是成熟的,中國十萬青年創業者不但得到的資金的支持,更得到了最為關鍵的營銷支持,使創業者的企業在良性中得到發展,基金會下的創業扶持企業其資金有效率要比銀行高出九十倍,這給支持這一計劃的中國許多規模型民營企業家們帶來了信心,紛紛不斷地投入基金,使這個基金會成為中國最有品牌的基金會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