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民資中心籌委會主任李堅平稱,民資中心的發起單位有十幾家,每家占4%~5%的股份。而定位于非營利或低利中介的民資中心,一年所需運行費用僅1000萬元左右,中心本身只要能夠運作成功一兩個項目即可實現盈虧平衡。
從這個意義上說,溫州民資中心“政府許可、協會投資、市場化運作”的發展模式,雖然定位是民間資本與項目集聚運作的投融資對接平臺,但實質上更像一個低門檻的“民間創業板”。
這點猜想從民資中心2010年3月30日撰就的《發展方案》亦可得到驗證。該方案顯示,民資中心“將搭建一個私募股權交易平臺,未來目標是發展成為一個全國性的私募股權交易市場”。
李堅平透露,民資中心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造就項目池。目前,經初步篩選進入平臺的項目已有200個,待審核的198個,提供基本材料有待審核的項目256個。項目既有溫州本地,也有其他省市,領域則涉及生物醫藥、電子科技、能源礦產等16個行業。此外,蟲生真菌、抗毒藥物“泰諾富韋”、基因芯片與疾病診斷等項目正進入實質對接洽談。
而談及自己的利益訴求,李堅平稱其擔任董事長的指南資本香港公司,希望2~3年內運作10~20個項目,每個項目的年營業收入只要達到1億元左右,自己就可幫其在全球各地尋找到合適的資本市場并上市融資。
從這個角度看,民資中心的諸多發起合作伙伴中,各有所圖。有的側重評估,有的側重上市輔導,有的提供財務、稅務咨詢和培訓,更多的則是來尋求資金,代客理財。
上海嘉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是社保基金的投資顧問,董事長劉方生早在2001年即擔任過巴克萊環球投資人的對沖基金負責人,公司還曾榮獲國內首筆政府扶持民間金融創新機構資金。此次,面對臺下喧嘩不斷、交頭接耳的“溫州客”,劉方生只能提高聲音推介自己設計、謀求最佳投資收益的“市場中性對沖基金”產品。
“國家對民間金融的投資很可能會放開,近的看我們是做些項目,遠的看不排除聚合資金、收購金融機構的可能。”李堅平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