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集團董事長凌克說,2011年金地將在商業地產投資一至兩個綜合體項目。據了解,大中型城市綜合體是金地商業地產業務當中的主要產品。金地集團計劃,在今后5年,每年在商業地產領域的投資額度保持集團總投資額的20%左右。
另一家香港上市內地房企奧園地產在3月22日晚間公告稱,3月21日,公司之間接全資附屬公司Winwick Development Limited于當日簽署兩項收購協議,以人民幣3.83億元的總代價獲得佑林泛太及佑林(昆山)于中國江蘇省昆山市項目用地5A及項目用地5B建設之商業住宅物業。
此外,龍湖地產、華潤等企業已切入不同類型的商業地產產品開發。
另有消息稱,中國太平洋保險擬以44億元人民幣,從賣方亞太置地手中收購徐匯區長樂路世紀商貿廣場一事可能在近期水落石出。這或將成為上海第一筆保險資金投資商業地產的大單。
其實早在2010年,國內房地產企業便開始大規模接觸商業地產。不過,任何略懂房地產產業的人都知道,房企轉型并非那么簡單。眾所周知,原本主攻住宅類產品的開發企業要想轉型為商業地產,必須克服資金、管理、人才配置以及相關資源和經驗等各種困難。
一位房地產投資基金人士認為:“當前,大多數房地產企業轉型會遇到不同的問題。這并非能在短時間內解決。相比近段時間頻繁的外資布局商業地產,中國企業在一些領域都略顯落后。外資企業除了有雄厚的資金,還有專業的管理技術、操作經驗。”
一直以保守商業地產形象出現的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也公開表態說:“商業地產不會受到調控影響。市場上那么大的資金流動性,總要有個蓄水池。即使它流到商業地產,推高了商業地產的價格,也跟老百姓沒關系,因為投資商業地產的人都不是弱勢群體。”
易居房地產綜合研究院院長楊紅旭對《中國經濟周刊》說:“目前外資頻繁布局商業地產可以看做外資機構對人民幣繼續升值的預期影響。對中國本土企業的股權并購和項目收購,對于他們的資金來說是安全的,可以讓他們有套匯預期。”
同時楊紅旭亦認為,這與市場當前的變化有關。“隨著調控的加劇,資金會逃往商業地產避險。”“從目前上海的一些區域看,商業地產和住宅地產依舊存在價格倒掛的情況,即商業地產價格低、住宅價格高。而這種市場關系并非短時間就能有所改變。”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