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江蘇最貧困的縣之一——泗洪縣擁有令人咋舌的各類豪車,其下轄的石集鄉更被戲稱為“寶馬鄉”。據調查,這種非常現象就源于當地高利貸泛濫。
現在在百度搜索中輸入“高利貸”一詞,馬上能看到一系列相關報道,地域涉及浙江、江蘇、安徽、福建、山西等眾多省份。當前,政府銀根緊縮,而融資需求卻未見降溫,一些游走在正規融資渠道縫隙間的民間借貸,迅速填補了信貸需求的巨大缺口。
在民間資本向來活躍的地區,高利貸呈現出越來越興盛、甚至瘋狂的局面。記者在浙江溫州調查時發現,在高利貸融資的鏈條里,看上去最該與之勢不兩立的銀行,居然也扮演著極為微妙的角色。
個人企業紛紛向銀行貸款加入放貸賺取利差
吳先生在溫州瑞安一家民營企業上班,前不久他把自己30萬元積蓄從銀行轉出,借給朋友的親戚,從這個月開始,他每個月可以拿到6000元的利息。在吳先生看來,這筆收入比他的工資還要多,放錢“吃利息”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吳先生:民間現在至少是一分半,銀行只有幾厘,肯定是民間合算,如果存在銀行保值都保不了。
吳先生口中的一分半就是指月息百分之1.5,即使不按復利也就是民間通常所說的利滾利來計算,年利潤也會高達近百分之二十。
嘗到了甜頭后,吳先生有了一個更大膽的計劃:他準備把自己在市區的一套房子拿去抵押,向銀行貸款200萬元,再借出去,獲取中間的利差。他算了一筆帳。
吳先生:如果方便的話,盡可能從銀行貸款,借給民間借貸,賺取利差。貸一百萬的話,每個月至少能賺5000,多的話能賺一萬。
知道算這筆帳的不僅僅是個人,如今在溫州,不少商家和企業也經受不住高息的誘惑,紛紛利用自己的閑散資金或者銀行貸款,進入放貸者的隊伍,一家企業的負責人更坦言,現在當老板實在不如當債主。
某企業負責人:利息就按1分5去算的話,利潤就達到20%,如果你做企業的話還不一定就有。你賺過來的錢還不夠利息,企業就是虧本狀態,這是目前企業發展面臨的危機。
大批銀行貸款進入民間借貸成“食利族”工具
有調查數據顯示,溫州本地民間借貸已經成為民間資本投資的主要渠道,有89%的家庭個人和56.67%的企業參與民間借貸,而目前市場短期月息甚至報到了8分、1角,也就是月息百分之八、百分之十。
溫州瑞安市政協委員胡奎對瑞安當地50多家各類擔保投資公司進行調查后,得出這樣的結論:放高利貸的人往往有幾個層次,其體系呈現金字塔結構,中間層次的放貸人以高息吸納家庭或企業資金,而這筆錢有相當一部分來自銀行貸款;在匯集后他們再以更高的利息向上一層次的借貸人員放貸,以此牟取高額利差,之后,上一層次的放貸人再如法炮制,這樣的鏈條最終匯集到塔尖的用貸企業或人員,而此時,風險往往已悄然而至。
胡奎:放出去的一角都有,像這些的話是出借給相對不合法的一些行業,比如說賭博,或者有暴利的產業。投資的行業高風險又不受法律保護,最終造成后面的人會被套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