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金融危機
港人港企大舉北上發展
十年前的今天,1997年7月2日,也就是香港回歸的第二天,亞洲金融危機率先在泰國爆發,隨后伴隨危機的蔓延,香港經濟也受到重創。
在香港經濟遭受沖擊時,當初已經與香港經濟緊密聯系的內地企業,也深受打擊。伍先生最直觀的感受是,在1998、1999這兩年,許多駐港的外貿企業規模迅速縮小,甚至有些企業因為無力承受危機而撤回內地。
“因為之前內地的企業很少經歷這樣的危機,也沒有解決這種問題的經驗。”伍先生表示,經過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后,出現了兩個方面的明顯改變:一是留在香港的內地企業紛紛開始改制,進一步向市場靠攏;而香港本土企業也更多地將眼光投向內地,加速了港人、港企北上的步伐,紛紛到內地廣闊的市場中尋找機會。
四川省新立新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胥曉川分析,回歸后港商大舉北上,是因為在亞洲金融危機中內地的經濟在那次危機中經受了考驗,內陸的經貿地位在國際市場中也日漸崛起。同時國際貿易的流程越來越簡化,許多國外的客戶直接到內陸下定單,盡量減少中間環節,香港作為內地外貿企業橋頭堡的地位下降,使港商北上到內地尋找商機的動力大增。
回歸十年來,越來越多的香港商人現身在內地。香港商人與內地企業之間的關系,也逐漸主要由客戶關系,變成了競爭對手關系或和合作伙伴關系。
胥曉川表示,香港與內地企業強強聯手,能夠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他所在的新立新進出口公司,為了規避配額限制,就已與港商合資在柬埔寨金邊設立了服裝廠,他們公司負責勞務輸出,而港方則負責訂單與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