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年來,我國一直是韓國外籍勞工的主要來源,韓國也是我國的三大勞務輸出國之一,但自2007年1月1日起,我國赴韓勞務輸出卻遭遇“寒流”,國內企業對韓勞務輸出業務基本停止。記者了解到,韓國自2004年起將以前在外籍勞工市場實行的研修生制度更新為雇傭許可制,并規定和韓國勞動部[創業網www.fswenwen.com]簽署合作備忘錄的外國機構必須是所在國家的勞動主管部門,但我國一直是由商務部與勞動部兩部門同時管理海外勞務市場,導致與韓國“對接”不暢。
今年4月,中國商務部與韓國勞動部代表兩國政府主管部門簽署了《關于輸韓勞務人員的諒解備忘錄》,目前雙方正就落實和實施《備忘錄》協商具體操作辦法。而在眼下赴韓渠道并不寬松的情況下,社會上的赴韓務工騙局開始增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我國赴韓勞務的唯一渠道是[創業網www.fswenwen.com]近海漁工,但韓國今年分配給我國的近海漁工名額僅1000名,一些職業中介機構或無資質企業卻大量招收赴韓國勞務人員。有關部門特別提醒社會公眾,要“提高警惕,切勿輕信傳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對韓勞務輸出遭遇“寒流”
9月14日下午3時,南陽市區梅溪賓館三樓會議室內,由我省一家勞務合作公司牽頭召開的“赴韓勞務研討會”正在進行。
這雖是一次民間企業組織的小型會議,但由于會議的議題——“我國赴韓務工為何遭遇‘寒流’”頗為引人注目,與會者不僅有當地政府主管勞務工作的官員,亦有我省各地市主做勞務輸送生意的企業領導。
近年來,韓國、日本、新加坡一直是我國的三大勞務輸出國,長期以來,這三個國家均實行的是研修生制度。即我國務工人員作為研修生前往相關國家[創業網www.fswenwen.com]從事務工活動,但今年1月1日,韓國全面廢除該國研修生制度,我國不得不停止向韓國輸送務工人員的所有業務,一些專門做韓國外派業務的公司因此叫苦不迭。
“影響大了,我們好多做韓國業務的業務員都要失業了!”我省新縣規模較大的吉星對外勞務合作有限公司負責人胡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一個勁抱怨。胡彬說,向日本、韓國、新加坡三國輸出勞務人員是[創業網www.fswenwen.com]吉星公司的主要業務,往年一年能往韓國輸出600多人,“目前仍在韓國務工的新縣人不少于2000人,每年能為新縣創收一億多,這些人都是以前以研修生的身份赴韓的,但今年除續簽合同的12人外,沒有再新輸出過一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