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消費潛力有待進一步釋放
盡管近幾年國家采取了多種增加農村收入和改善農民生活的政策舉措,農村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從我國農村消費市場的現狀分析,仍有多種因素制約了釋放農村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
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第一,農民購買力水平和實際消費水平仍然偏低。
這主要表現為:
一是收入水平增速差距大。1979-2006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9%,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4.9%,兩者相差4個百分點。
二是收入的絕對差距大。200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76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587元,城市是農村的3.3倍。
三是消費水平差距大。2006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水平為8697元,農村居民為2829元,城市是農村的3.1倍。
四是消費差距大。我國城鄉居民的恩格爾系數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別下降到2006年的35.8%和43%,差距較大。從城鎮居民看,生存型消費占總消費支出的[創業網www.fswenwen.com]比重由1990年的74.6%下降到2006年的56.6%,而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比重則由13.1%和11.3%提高到21%和18.9%。從農村居民看,年生存型消費占總消費支出的比重由75%下降到56.6%,而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比重則由13.4%和10.4%提高到17.6%和14.7%。由此可看出,我國城鄉居民的生活消費差距仍是偏大的。
第二,城鄉市場發展仍不均衡,消費水平差距偏大。
1995年城市與農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分別為12979億元和10634億元,城市是農村的1.2倍,2001年這一差距擴大到1.7倍,而到2006年為2.1倍,農村市場消費品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不足三分之一。
從消費總量看,2006年我國農村人口是城鎮人口的1.3倍,但實現的消費品零售額僅為城市居民48.2%。農村市場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2003年只有20.8%,2006年也僅為30.2%。
從消費結構上看,2006年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已下降到35.8%,屬于小康水平,而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仍達43%,屬于溫飽水平,其消費支出仍以衣、食、住等生活必需品為主。如果再加上實物商品以外的[創業網www.fswenwen.com]文化、教育和服務等方面的服務消費,城鄉消費差距更加懸殊。因此,無論從消費的總量、結構還是質量上看,農村居民的消費水平大約相當于城鎮居民1997年的水平,比城鎮居民落后10年左右。
|